本港訊 (記者 楊驥 攝影報道)“小鳥在前面帶路,風兒吹向我們,我們像春天一樣,來到花園里,來到草地上……”6月1日,當記者走進凱里市鴨塘鎮甕牙小學時,這些熟悉的歌曲唱響校園,原來,甕牙小學正舉行一年一度的國際“六-一”兒童節。
當日,甕牙小學舉行歌詠、民族舞蹈、智力游戲等活動,歡度“六-一”兒童節,部分同學穿起了苗族盛裝進行演出,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熱烈歡迎。
座落于鴨塘鎮小高山腳下的甕牙小學,原校址在馬安村,于1952年建校,迄今已有57年歷史,其學子遍布全國各地。該校建校之初只有一名教師和28名學生(一年級18人,二年級7人,三年級3人),1956年實現完小(1~5年級)。1985年,因學生數量增多,舊校址受地域所限難以擴建,該校被迫集體遷往今天的校址:馬安村甕牙,改名為甕牙小學。因埡口小學及高泉小學的學生數量太少,不利于教學資源的充分利用,2008年9月,埡口小學和高泉小學正式并入甕牙小學。
如今,甕牙小學已發展到14名教師、271名學生規模,有七個小學教育班級和一個學前班(四年級為兩個班級)。生源主要來自馬安村的馬安、龍洞、別牙、甕牙,四聯村的小開、四花、桐木、舊寨、埡口、長桃、別屯以及高泉村的高泉、高峰、長田。家住別牙、舊寨、埡口、長桃、高泉、高峰、長田的學生距校較遠,其中長田、埡口、高峰、高泉等需步行需1個多小時才到學校,稍近的桐木也需40分鐘,這些村的學生需在早上上學時帶上米和已做好的菜到學校蒸,每天中午在學校與老師一起“共進午餐”。
據甕牙小學校長李志輝介紹,該校的學生寄宿工程已經全面啟動,預計于2009年9月竣工投入使用,到時,該校將實行全日寄宿制,埡口、高峰、長田等地的學生的長途跋涉上學問題將得到解決,學校的教育質量將進一步得到提升,甕牙小學的“花朵”將在朗朗書聲中得到完美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