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記者 周亮)在我州經濟建設中,堅持以園區為載體,推進產業集群發展。按照“四圈一區”發展戰略框架和“一高一快”通道規劃布局工業聚集區,啟動了以凱里經濟開發區、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和凱里爐山、從江洛貫、丹寨金鐘、臺江革一、麻江谷硐工業聚集區為主的產業集中發展區建設工作,進一步明確了特色農產品、電力、電冶、森工、重晶石等“八大產業”發展重點。鼓勵工業項目向園區集中,突出精深加工、龍頭配套、節約循環三個重點,優化產業布局,實現從抓單個企業、單個項目向抓產業鏈、產業群轉變,著力形成“縱向延伸成鏈,橫向積聚成群”的產業發展模式。
圍繞培育壯大優勢產業,加大產業項目投入力度,積極爭取國家布局一批,引進戰略投資者嫁接一批,依托現有企業和園區延伸聚集一批,激發民間投資新上一批,引導生產要素向優勢產業、優勢企業、優勢項目集中。2008年,全州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40億元,完成工業增加值58.3億元;計劃到“十一五”期末,全州工業增加值突破70億元,建設30個銷售收入億元企業,其中實現年銷售10億元以上的企業或企業集群4-5個。
堅持推進循環經濟,確保工業持續發展。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圍繞生態資源辦工業,堅持生態環境優先,嚴格執行工業項目準入政策,大力推廣清潔生產、綠色工業和綠色消費模式,實現由資源依托型工業向科技型、清潔型工業轉變。2008年,全州已將現有69戶鐵合金企業114萬噸生產能力整合為六戶企業集團60萬噸生產能力,淘汰或關閉了24戶企業;全州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4.66噸標煤,同比下降13.73%,全州單位GDP能耗下降4.61%。
堅持擴大招商引資,推動工業外向發展。大力倡導優質服務理念,重點加強政務環境、信用環境、法治環境、城市環境建設,出臺了一系列優惠的招商引資政策,積極營造全民招商氛圍。以開放促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搞好中、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承接。目前,僅黔東循環經濟工業區就引進規模以上企業38家落戶核心區、25家落戶功能區。今年第一季度,全州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6.4億元,同比增長43.49%;在建項目27項,同比增長12.5%;爭取到中央新增投資項目727個,總投資近19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40705萬元,竣工項目21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