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出多門加大豬肉價格暴漲暴跌
今天我們繼續來關注跌跌不休的豬肉價格。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五月中旬全國大中城市的豬肉批發均價為14.49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3.6%。而在養豬大省四川,上周豬肉價格與糧價之比降到4.99比1,遠遠低于5.5比1的盈虧平衡點,已經進入價格紅色預警區,生豬生產嚴重供大于求。這樣的價格走勢對四川的養豬農戶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呢?我們先到四川的養豬大縣資中去看看。
生豬生產供大于求,養豬賠本基本成為普遍現象
在養豬大縣四川資中,記者見到了王磊兄弟倆,他們東拼西湊前后投入了近20萬元建這個養豬場,為這個養豬場搭進了所有的積蓄和精力,可是現在他們卻已經開始處理種豬了。
四川養豬戶王磊:“母豬賣了五六十頭,都把它處理了,逐步處理,當時買一個小豬只有40斤,在重慶種豬場買的1800元,40斤開始養,成本已經不得了,一個母豬成本要三千到四千左右,當時買成1800元,現在賣了1000塊錢也沒有!
從購買到喂養,一只成年的種豬成本將近四千,可是王磊兄弟倆卻要以1000元的價格處理到,為什么他們要干這賠本的生意呢。
王磊:“行情好,母豬絕對不會屠宰,豬賣到四元幾,4.4元、4.5元一斤,已經沒有利潤了,這樣投入下去還是虧,大的小的加起來160頭,一天吃飼料1200元、1300元,現在每天養豬都虧錢,人工場地都沒有算!
從2008年7月初開始,豬肉價格持續降低,到2009年5月中旬,平均降幅超過了30%,這讓養豬戶不得不提前處理生豬,跟王磊相隔五里路的養豬戶周平,也在2009年2月份趕緊脫手了大部分生豬,見到記者的時候,周平指著豬場里用不掉的飼料,看上去一籌莫展。
四川養豬戶周平:“我的飼料堆在這里用不完!
記者:“這都是你之前買的飼料?”
周平:“對,是的。”
記者:“這些飼料堆在這里有多長時間了?”
周平:“大概兩個月了”
因為著急脫手生豬,這之前大量購入本來計劃養豬的飼料,卻堆滿了本應該養豬的豬圈,2008年,在豬價最高的時候,周平始加大投入,購買豬苗,可是沒想到,豬價高企的時間并沒有多長,很快他就遭遇了價格連續下滑的打擊。
記者:“有沒有想到價格跌得那么快?”
周平:“沒有想到,只想到跌一點就會回升,沒想到一跌再跌,跌倒現在3.9元一斤!
那么按照現在的生豬價格計算,周平豬圈里的70多頭豬還會虧多少錢?
周平:“買豬仔7元3一斤,要投入500斤糧食才能喂大,一頭豬買本是350到400,一頭豬要投入500元,才能把它喂大,一頭豬200斤,如果4元計算,一頭要虧200元。”
而對于這位國內某大型養豬企業的負責人來說,今年的日子同樣難熬。
江西正邦集團副總裁徐繼軍:“感受最深的就是每個月的財務報表,當財務的報表拿過來之后我就發現,這個月又沒有賺錢,或者這個月只賺了一點錢,跟去年相比就差距很大,當時可以達到五百萬到一千萬,那現在我們基本只能持平!
豬肉價格快速下跌,給養豬行業帶來了全方位的沖擊,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這些年的生豬價格確實存在明顯的周期性震蕩,從1985年開始,大體經歷了6次明顯波動,平均每四五年是一個周期,而最近這個周期又壓縮到了3年左右,一旦養豬戶和企業踩錯了步點,接下來就是他們難以承受的損失。
在近些年,生豬價格波動基本上呈現3年左右就會波動一次,盡管很多養豬戶都知道豬肉價格波動的這種規律,但是,每次都會有不少人在高點買進豬苗,卻在價格谷底不得已賣出生豬,周平就在其中屢次受挫。
周平:“從最高峰期到低峰只有六個月,所以你喂豬碰到了恰恰在高峰期,你就賣個好價錢,你就賺到了錢,在高峰期沒有豬賣,永遠也賺不了錢!
在經歷了1995年階段性“賣豬難”之后,1997年,豬肉平均價格13.7元,同比增長10.1%,引發了1997年的養豬熱。到1998年生豬價格又開始下跌,并一直持續到2002年。而周平就是從2001年開始,投入4萬元養豬,2003年,周平趕上了生豬價格開始回升,賺了3萬元錢。2004年,眼看養豬效益越來越好,周平把養殖量擴大到了250頭?墒亲屗麤]想到的是,緊接著2005年,豬肉價格再次進入下降期,并于10月份快速下跌至虧損線以下;豬養的越多,虧得也越多,2006年豬價跌入波谷。周平之前辛辛苦虧賺來來的錢,轉眼之間又都賠了進去。還欠了9萬多元的債務,嚇的不敢再養豬。
2007年8月,我們欄目的記者第二次見到周平,盡管當地豬肉的價格已從六月初的14元/公斤左右漲到了8月份的超過26元/公斤,但是,價格的大幅上漲并沒有讓周平改變當初的決定,他的豬舍仍然空空蕩蕩。
養豬戶周平:“天天很矛盾,天天日子很難過。”
記者:“是不是心里其實也特別想養?”
周平:“嗯,想養!
有著多年養豬經驗的他還是希望能通過養豬能繼續他的創業路,可是對于真要下決心還是很難。
周平:“沒有保護價,萬一害怕養了的時候害怕往下面跌,跌了就虧了!
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4月,豬肉價格達到了頂峰,一頭生豬利最高潤可以達到900到1000元,周平忍不住動心了,2008年周平終于又開始養豬了,在2008年豬價最高的時候,周平開始賺了一些錢,他感覺信心又回來了,于是開始加大投入購入了更多的豬苗,可是從2008年5月開始,隨著豬肉價格跳水,周平再度陷入再次被套牢的境地。
周平:“市場的風險我無法抵擋,起伏太快了!
從2007年5月到2008年5月,再到2009年5月;從11元/公斤到20元/公斤,再到8元/公斤,兩年的時間,豬肉價格經歷了一個從大起到大落。而在這數次波動中,像周平這樣的農戶,基本上都成為價格波動受傷最重的人。記者在四川遇到的農戶,都紛紛告訴記者他們的虧損情況:
養豬戶:“虧!
記者:“虧多少?”
養豬戶:“一頭虧一兩百!
記者:“還是沒有辦法得賣?”
養豬戶:“沒有辦法!
記者:“三只豬買的時候1600元?賣的時候多少?”
養豬戶:“2400多元,每只800元!
記者:“能夠彌補飼料費嗎?”
養豬戶:“不能,一只豬要喂600斤玉米,就是400多元,差價就是一百多了。”
生豬生產的分散和無序是導致肉價大幅下挫的根本原因
節目里我們看到,這些農戶要么在豬肉價格高漲時進入了養豬行業,要么加大了投資,這就給肉價下跌時出現虧損留下了風險隱患。
但是,從我們的調查發現,現在養豬賠本已經不止出現在少數農戶和企業身上,而幾乎成了一種普遍現象。為什么豬肉市場會出現歷史罕見的快速下跌?這和去年的肉價高漲又有什么關系?
事實上,很多養豬戶都能感覺到,在2008年10月份左右, 周圍養豬的人突然開始多了。 周平對此也有體會。
四川養豬戶周平:“養豬的人多了一半,像有一些不養豬的,也來喂,打工的不打了,也來喂豬,我感到玉米很難收,因為他們都留著自己喂!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從來沒有養過豬的江西農民徐蘭琴拿出攢了好幾年的9000元積蓄,買了20頭豬仔,她指望也能和村里那些老的養豬戶一樣,靠養豬發點小財。
江西養豬戶徐蘭琴:“看到人家有兩個養豬的父子,一次賺一萬多塊錢,看到人家賺到錢了,就也來養豬了!
讓徐蘭琴意外的是,自從她買回豬仔以后,豬肉的價格就一路下跌。現在她養的豬已經長大可以賣了,可是徐蘭琴卻發現,即便是低價賣也很難賣出去。
徐蘭琴:“現在外面豬很多,人家買多了人都不要,買不起!
記者:“豬多了,人家都不要?”
徐蘭琴:“買不起!
記者:“是賣豬的人多?”
徐蘭琴:“賣豬,豬多。”
實際上,在全國有很多人都和徐蘭琴一樣,在去年豬肉價格創下歷史新高,發現養豬可以賺大錢以后,開始陸續加入到了養豬的行列中。
江西正邦集團副總裁徐繼軍:“就很多人比如說做房地產賺了錢,做生意賺了錢,甚至做別的開礦賺了錢,然后都往這方面投,著名的投行高盛也進入養殖,丁磊也進入養殖,都是大概其都是那個時間的前后!
由于2007年和2008年豬肉價格持續大幅度上升,使得養豬成為暴利的代名詞,一時間千千萬萬農民和海內外大量產業外資金涌入到生豬養殖行業。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喬玉鋒:“通過我們典型調查分析,我們檢測的數據就說是09年一季度末的數字和08年比較同比是增長的,差不多是種豬也好,商品豬也好,是增長了6%到7%這么數字比!
喬玉鋒說,實際上去年10月份中國畜牧業協會就發現養豬業苗頭不對,并發出了預警。
喬玉鋒:“母豬比例已經很高了。”
記者:“那這意味著什么?”
喬玉鋒:“這就意味著我們養豬的供應量增加了,供應超過需求的話肯定就是價跌。”
然而中國畜牧業協會的預警并沒有引起各界太多的關注,各路資金繼續涌入養豬業。據某投資咨詢機構的統計,目前沉淀在養豬產業的資金規模是2007年同期的兩倍。
徐繼軍:“很正常,因為資金必然是逐利的,當養殖領域出現大的利潤回報的時候,那么他們肯定會涌進來!
喬玉鋒說,實際上中國的養豬業一直處于分散和無序的狀態,當價格上漲的時候,大家都一窩蜂地加入到養豬的行列,直接的后果就是供過于求、價格下降,而一旦價格下降,很多養殖戶開始虧錢的時候,大家就開始殺掉種豬、割肉離場,從而導致新一輪的供不應求、價格上漲。多少年以來,中國的養豬業一直沒有走出大起大落惡性循環的怪圈,而重要根源就在于我國生豬養殖過于分散。
喬玉鋒:“現在我們規模戶占我們現在豬肉供應量的的也差不多也就是50%,而且我們規模戶,所謂的規模戶還不是500頭以上的,我們這還是一戶養50頭以上的,如果說大企業占50%、60%,我們生豬風險就很小了,因為它比較穩定。”
據農業部統計,2008年我國生豬規模養殖比例僅達到50%,而世界上生豬養殖發達國家的規模養殖比例高達80%以上,而這些國家就很少出現生豬價格暴漲暴跌的現象。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愛國:“因為規模養殖抵御市場風險能力要強一些,而且可能對市場判斷投入會有一個即基本的定位,而散養它就沒有預見性!
喬玉鋒:“因為散戶就說是,農民養豬,我覺得有利潤他就養,沒利潤他就不養!
記者:“像這種起來特別容易導致價格波動,散養的多了話?”
喬玉鋒:“就說散養現在是收縮的階段,它就是逐步在退出!
而在四川資中,記者也看到了一部分農戶正在依托公司加農戶這種模式來降低自己的風險,隆元魁告訴記者,他的豬都按協議價格賣給了當地的龍頭企業四川福元肉類食品公司,盡管自己近期也在遭受損失,但是收購價比市場價略高一些。
而福元公司在2008年年底已經投資5000萬元建成的冷凍車間,正在有效的彌補他們生豬銷售環節遭受到的損失。
四川福元食品公司總經理黃進之:“上游的所有鏈條我們現在都做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把這塊地要全部使用起來,建深加工,提高屠宰和加工這一塊的整個利潤水平,通過它們來支持上游養殖這一塊!
喬玉鋒:“因為你大規模的飼養,它本身就是產業鏈了,所以說這樣話減少豬的周期,比如說我們原來豬是三年一個周期原來它可能就五年一個周期,漲跌的波峰就不那么明顯!
養豬業如何才能走出價格暴漲暴跌怪圈?
這輪豬肉價格下跌,從表面上看直接的導火索是剛剛出現的流感疫情,但我們從調查中發現,生豬生產的分散和無序,才是導致肉價大幅下挫的根本原因。我們的養豬業怎么樣才能走出價格暴漲暴跌的怪圈?怎么樣才能讓養豬農戶和企業真正得到實惠?這次豬肉價格危機再次觸動了這個敏感的問題。
散戶養殖比例過大加劇了豬肉價格的波動,而在喬玉鋒看來,生豬管理體制不健全,也是導致豬肉價格大起大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喬玉鋒:“我覺得豬的管理體制,多部門管理一直沒有解決,你比如說現在養豬農民,企業養豬,為農業部門管,生豬屠宰粗加工又歸商務部門管,所以這個部門分割的我覺得不符合經濟規律。”
多頭管理導致各部門之間信息溝通不暢、預警機制不健全,從而使得相關的調控政策措施滯后。2007年在豬肉市場供給嚴重不足的時候,調控部門曾大力鼓勵生豬飼養,出臺了“每頭能繁母豬財政補貼100元錢”等養豬補貼措施,補貼執行時間為兩年,也就是說補貼一直發放到今年6月30日。然而事實上,到了去年下半年生豬市場就已經出現了供應過剩的跡象,農業部也曾在去年9月發出預警?墒怯捎诙嗖块T管理、信息溝通不暢,一些地方仍然在繼續大力鼓勵生豬養殖,比如在南京每平方米豬舍還可以補貼100元,據此很多新進資本甚至還沒有采購豬仔就已經獲得了巨額政府補貼,“大干快上”自然難以避免,生豬供應由此進一步加大。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愛國:“出臺這么多扶持產業政策肯定是沒錯的,關鍵問題是政策怎么落實,怎么做到客觀,關鍵來講錢要用在刀刃上,起到應有的效果非常關鍵!
王愛國認為,要使我國生豬市場步入健康發展的軌道,除了要有好的政策調控,完善其它機制也很重要。
王愛國:“包括保險的問題,險種增加的問題,另外生豬期貨的問題,包括貯備調節的問題,我覺得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這樣的話,有國家的宏觀政策,有其它的市場機制,一起來起作用,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半小時觀察:讓豬肉不再暴漲暴跌
豬肉價格這幾年屢屢成為新聞焦點,不僅是因為肉價關系到老百姓的菜籃子、農民的錢袋子,更重要的是,豬肉市場在最近兩三年就從沒平靜過,一會兒價格扶搖直上,一會兒又一落千丈。肉價在折騰我們的生活,那么,又是誰在折騰肉價呢?
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會認為,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但通過前面所做的那些調查,我們發現市場即使發揮作用,也應該以四到五年這樣的周期來運行。而現在這個周期已經被壓縮到了三年,如果從去年五月份肉價漲到歷史最高點算起,從暴漲到暴跌的轉換,其間甚至只用了一年時間,速度直追股市的牛熊逆轉。顯然,在市場之外另外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手在左右肉價的變動。
其實,我們也看到,這幾年為了避免生豬養殖的大起大落,相關部門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由于生豬產業的多頭管理,導致政出多門,各項政策調整的步調難以協調一致。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僅沒有很好地減緩肉價的波動,相反有時還產生了放大效應,F在看來,和給養豬業直接發放補貼相比,更緊迫的任務是如何提高我們的宏觀調控水平?這其中包括行業管理、價格預警、政策引導等諸多方面。這些對養豬業的健康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豬肉一頭牽著消費市場,一頭牽著養豬農戶,我的同事告訴我,節目中那位養豬大戶周平,把自己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養豬上,可是一次次的過山車行情,讓他一次次深受打擊。我們希望周平這樣的農戶今后不再遭遇這樣的傷痛,養豬業也不再用這樣的暴漲暴跌來刺激人們的神經。
(主編:孟慶海 記者:殷莉、付豫 攝像:徐勝、樊金峰、毛云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