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上海證券報 保險機構對年末行情的判斷出現分歧。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相對樂觀,而 中國平安明顯偏謹慎。
據來自基金、券商的相關信息反饋,繼今年8月于相對高位減倉后,中國平安自上周起向基金公司發出贖回指令,并同時降低股票倉位。截至目前,贖回基金、降低股票倉位合計規模約100億元,其中上周規模達70多億元,24日暴跌日也有減倉動作。此次基金贖回的品種以偏股型基金為主。
目前并不知曉中國平安減倉的賬戶中投連險資金占比有多少。由于保險上市公司統計權益類倉位(股票+基金)時并不把投連險資金計算在內,因此,尚無法對中國平安此次減倉后,權益類倉位的減少幅度進行定量。有投行人士粗略估算了下,經過此輪減倉,中國平安的權益類倉位已減少約2個百分點。
中國平安“看空后市”之說由此而來,但此時就下如是判斷未免有些過早和片面。投行業所熟知的是,年底獲利了結以提高年報利潤,是大機構的慣常動作。另據記者了解,中國平安2009年下半年的投資策略就是在“2800點至3400點之間來回做波段”,其贖回行為符合其固有策略。中國平安高層亦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表態:今年權益類倉位嚴格控制在10%附近。
但這并不代表中國平安就不看好經濟復蘇之勢。中國平安副首席投資執行官陳德賢于第三季度接受本報采訪時就表示,對中國經濟中長期仍偏樂觀,中長期看好銀行、房地產和消費類板塊。不過,對年末行情,中國平安仍偏謹慎。
采取謹慎措施的最大理由在于,擔心海外經濟數據環比有可能出現下跌,從而帶動海外股市走弱,進而影響A股。“需要關注海外市場的經濟反復,目前海外市場各路經濟數據同比向好,但環比數據還需觀察,一旦出現環比下跌,可能再次出現反轉,這一時點或許在今年年底尤其需要關注。”
“跑”得早換來好成績。保險三巨頭今年三季報PK戰中,在反映保險公司承保及投資綜合表現的“凈資產”這一關鍵指標上,惟有中國平安取得正增長。其背后“功臣”在于:第三季度減倉及時,在波段操作的時機和節奏把握上較為成功,淺白的說,就是“跑”得較早、較徹底。可預見的是,此輪減倉或許還能為其換來一份看起來不賴的年報。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平安贖回基金只是險企個案。同樣從基金、券商的信息反饋來看,截至目前保險資金并未出現大范圍贖回現象,中國人壽、中國太保目前沒有明顯的贖回動作,持倉較為平穩,凸顯出兩家公司對中線行情依然較為樂觀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