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訊 (吳會武 周重新) 記者日前驅車前往天柱采訪,行走在天柱縣的城鎮和鄉村,雖已時至仲冬,處處卻皆是非公經濟花開遍地的燦爛景象,少了幾許冬日里的寒意。
在該縣第一大木材加工廠——貴州天森木業有限公司,記者見到的是這樣一番景象:100多號工人正在忙碌地進行著下料、切割、搬運、打蠟等加工流程,場面顯得異常的火爆,只見一排排精致的杉木工板、刨花板等板材井然有序地擺放在車間,加工的“產品”高度在慢慢地加高,有的2至3米,高的達到5米多。來自福建的公司負責人姚進武告訴記者,目前,他們的木材加工廠年生產量在50000立方米以上,僅是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就達150多個。“我們在這里投資很安全、很放心。這里的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很支持,經常來企業調研了解經營狀況,幫助解決發展上的難題,為我們企業提供了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姚進武很有信心地說到。
在石洞鎮紅坪村都嶺組,返鄉農民工楊通遼、龍杏銀夫婦多年來一直在外打工,去年6月回到家鄉,并請起了7個本村人為工人,利用在外打工學到的技術,與廣東一廠家實行訂單供貨,辦起了一個耳機音膜配件加工點。龍杏銀笑嘻嘻地告訴記者:“我們掐起指頭一算,比外出打工賺的錢翻了一倍,并且在家鄉的土地上賺錢感到很踏實、很放心。”他們夫婦二人的“小作坊加工點”創業之路,讓我們看到了當地非公經濟發展在農村的“燎原”之勢。
這兩個鮮活的事例,僅僅是天柱縣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中的生動縮影。正是有了企業老板口中的“安全、放心”和返鄉創業者內心的“踏實、放心”,才有了該縣今天非公有制經濟蓬勃發展的態勢。
據統計,2008年底,非公有制經濟已成為當地財稅收入的最大增長點,全縣在冊私營企業247戶,從業人員3309人,全縣非公有制經濟稅收占全縣財政總收入的64.39%,搶占了“半壁江山”。
同樣一份來自該縣的統計報告:截至2009年底,全縣核準登記注冊私營企業295戶,全年新增私營企業48戶,注冊資金13498萬元;個體工商戶達5076戶,注冊資金8346萬元。全縣規模以上私營工業企業有舞陽水泥廠、天柱金礦、天雁公司、天森木業公司等12家。私營企業注冊資金1000萬元以上的2戶,500萬元—1000萬元以上的有1戶,100萬元—500萬元以上的有24戶。2009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上交稅金10493萬元,突破了億元大關,占到了全縣總稅收14060萬元的74.6%。
審視天柱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面提速的背后,是當地縣委、縣政府強力推進的結果。天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非公經濟發展,積極探索非公經濟發展模式,把非公經濟發展與主導產業開發、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等方面結合起來,全力打造一批“精、專、新、特”中小企業,形成產業集群,從而達到把非公有經濟發展作為實現天柱縣跨越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來抓。
首先從加強領導入手。去年5月,縣委、縣政府成立了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工作領導小組,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副組長,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統戰部,縣委統戰部長為領導小組副組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副部長、縣工商聯黨組書記擔任常務副主任。領導力量得到加強,為經濟統戰工作安了位子、樹了牌子、搭了臺子、壓了擔子。使經濟統戰工作從“虛”走向“實”。
出臺政策,改進服務。縣委、縣政府從破解制約非公經濟發展的“瓶頸”入手,著力打造非公經濟發展的良好軟環境,全力扶持非公經濟做大做強。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縣委、縣政府于2009年5月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加快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天柱縣機關作風和效能建設考核評價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文件,縣里48個機關部門單位做出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服務承諾,并將服務承諾書編印成《一諾千金》宣傳冊子,各部門單位結合自身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的保護、扶持、減免、優惠等配套措施。如:“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收費下限制”、“首錯免罰制”、“負擔明白卡制度”等。同時,縣委、縣政府去年還對近年來涌現的5個非公經濟優質服務單位和50名優秀個體工商戶、10家優秀民營企業進行了表彰。
強化措施,抓好服務承諾。各部門按照多服務、少干預,多幫忙、不添亂,不設障礙的要求,在非公企業登記申報、稅費征收、部門服務、通電用地、投融資等方面,把優質細致的服務寓于依法管理之中。如縣國稅局、地稅局推行陽光政務,抓好全程辦稅服務和一窗式服務。縣招商引資局主動深入企業幫助解決天森木業公司土地使用權過戶問題,讓企業安心發展。縣工商局推行從事個體經營試營業三個月制度,試營業期內免收一切登記規費,并開通綠色通道,降低農村經紀人市場準入門檻,對農村經紀人登記注冊實行 “零收費”,去年全年免費辦理40戶農村經紀人證照。
筑巢引得鳳凰棲。去年通過聯系,天柱籍在外人士劉衛華先生回鄉投資3.1億開辦黔東南循環農畜業深加工綜合項目,目前辦證工作基本就緒;宏祥坤公司投資4億元從事重晶石深加工,目前項目已在天柱縣工業園區啟動;陜西安康礦粉廠總投資2000萬元的12萬噸邦洞秦漢礦粉廠于去年10月試車投產。據統計,2009年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6個,實施項目3個,合同引資63000萬元,到位資金10528萬元。
縣委書記文松波信心滿懷地告訴記者,天柱縣正圍繞建設黔東湘西次中心城市這個目標,著力打造“黔東邊貿城”這一品牌,把發展大商貿、促進大流通、建設大市場作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新的支撐點,力爭用3至5年時間,把天柱建設成為具有一定輻射能力的黔東邊貿城。
該縣的目標是:到2015年,非公有制經濟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達到50%,非公經濟對財政貢獻率達75%以上。看看天柱縣非公有制經濟全面提速的過程,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