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委書記的牽掛
——記州委書記廖少華二訪重興鄉
○楊戴彰 王東
從2009年7月至今,重興鄉只下過兩場大雨,特別是從2009年10月至今,沒有下過一場長水雨,使得農作物嚴重受損,人畜飲水十分困難。此次旱災造成該鄉小麥、油菜、馬鈴薯、蔬菜不同程度減收或絕收。鄉政府駐地周圍多處水源點干涸,平常的生活用水主要靠縣消防隊用消防車從黃平或重安運水和到河溝挑水來解決。重興鄉的一幕幕災情,始終縈繞在廖少華書記的腦海中……
2010年3月13日,正是上班族忙碌了一星期休息的日子。州委書記廖少華卻率州委常委、州委秘書長李程等同志一大早驅車直入黃平重興鄉。
上午9時許,廖少華書記一行來到了重興鄉政府所在地。在重興鄉潘家明鄉長的陪同下,廖書記一行先后到該鄉的半山村、亮寨村、塘都了解和查看抗旱救災情況。
每到一個村,廖書記都親自到農戶家中了解群眾的飲用水情況,實地查看每村的水井是否還有水,現在群眾吃的是什么水,是否清潔,是否安全,水量是否充足等,并與村干部和群眾親切交談,噓寒問暖。他語重心長地對在場的鄉村干部及群眾說:“抗旱就是要有行動,不能‘等、靠、要’,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把一切有利的條件和因素充分利用起來,盡快發動全體村民行動起來,團結一致抗旱救災,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進行抗旱救災,一起出謀劃策找水、保水和供水,確保大家有水喝,能喝上干凈的水。”
當了解到半山村大部分群眾都抬溝水喝的情況后,廖書記要求,鄉村干部要積極發動群眾,一是組織村里有機動車的車主為群眾運水喝,鄉里補助一定的油費;二是在村附近的水溝邊建一批小山塘、小堰塘來蓄水保水,這樣才能長期保證供水。
當到亮寨村時,廖書記了解到村民都抬田水喝,廖書記對在場的干部說:“你們要抓緊組織群眾在有滲水的田邊、溝邊打井,確保群眾喝上安全放心的水,同時要積極與縣水利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水利部門及時到該村進行實地勘察,盡快修建小山塘來蓄水保水。”
廖書記走到塘都村時,正是中午十二時許,看到的是全村三百多戶人家原來全靠兩口井喝水,現在水井要兩小時才能出一挑水。此時此景,廖少華書記的心情十分沉重,他要求黃平縣各相關部門及重興鄉政府要想方設法在該寨上方修建小山塘解決百姓的長期用水問題,同時在河溝邊用水泵提水的辦法先解決臨時的飲水困難。
在視察的沿途中,廖少華書記不時停車走到田間,查看秋冬種旱情。他要求重興鄉政府要組織群眾積極抗旱保夏收作物,在有條件的溝邊田塊適時澆水施肥,最大限度減少農民經濟損失。
13點10分,廖少華書記等一行告別了重興鄉。帶著一份對黨和人民的責任,帶著一份對全州廣大老百姓生產生活的牽掛,廖書記繼續顛簸前行,踏上抗旱救災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