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日報消息 天柱縣開展以“家家新”為載體的新農村創建活動,大力實施“家家都有新思路,家家都有新產業,家家都有新環境,家家都有新生活”的四新工程,新農村建設有序推進,一幢幢樓房新穎別致,房前屋后栽花種草,產業發展生機勃勃,到處呈現如詩如畫的美麗畫卷。
家家都有新思路。天柱縣農民主動調整產業結構,有7萬多人走出田土從事二、三產業或外出務工。留守農民也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有1萬多戶農民加入各種種養合作社,延伸產業鏈,融入大市場。作為新農村建設試點村之一的擺頭村,煤炭資源豐富,全縣40%以上的煤炭都出自這里。隨著煤炭資源的枯竭,該村群眾從對煤炭的依賴中走出來,樹立起“及時求變,及早轉型”的理念,因地制宜發展以運輸、商貿、建筑施工等新產業,全村從事二、三產業的農民達400余人,實現了“轉型發展、綠色崛起”。
家家都有新產業。近年來,天柱以農村遠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農家書屋等平臺,積極實施“陽光工程”、綠色證書、實用技術培訓,全縣農民基本掌握2至3門農業實用技術和1種以上非農技能,積極參與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建設上來,全縣涌現特色種養專業村60多個,涌現專業種植、養殖大戶3000余戶。很多農戶還以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城郊觀光農業,以吃農家飯、購農家特產、賞田園風光為特色的農家樂及生態型旅游項目不斷興起。目前全縣每個村都圍繞油茶、優質稻、烤煙、生豬、牛羊、騾鴨等培育了1至2項主導產業,農民人均純收入每年增加三四百元。
家家都有新環境。4年前,天柱縣把11個村納入新農村建設試點,近4年共投入1000多萬元,突出基礎設施、村容村貌整治兩大重點,狠抓水、電、路和沼氣建設工程,配套實施改廚、改廁、改圈、改灶,試點村通組通寨道路硬化率達100%,所有農戶用上了自來水,50%的農戶用上了沼氣。全縣還實施民房建設、舊房改造近萬戶,并在房前屋后栽花種草,配套種植綠色果蔬,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擺頭村硬化道路15條,長6公里,聯組聯戶路全部變成了水泥路;建了綜合娛樂廣場,安裝了籃球架、乒乓球桌,建了休閑涼亭,還修建了1個垃圾池,在各自然寨設立了13個垃圾箱,定人定時清運,整個村寨干凈衛生整潔。
家家都有新生活。新農村建設使天柱很多農民住上了“別墅”,用上了電腦和空調,開上了私家小轎車,常在農閑結伴外出旅游,過起了與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該縣擺頭村開辦有福利彩票代銷點、移動收費及電信收費代辦點、10家商品零售店、2家早餐店、3家醫療點,整個村變為一個功能俱全、生活方便、流通快捷的小社會。該村還成立了3支文藝隊,村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發開展敲腰鼓、打籃球、下象棋、忙健身等各種文體娛樂活動。村民們還時常走進“農家書屋”,看書讀報,查閱資料,觀看科技光碟,增長科技知識。茶余飯后,村民聚集在娛樂廣場休閑談心,加強溝通,增進感情,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蔣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