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執法人員在指揮超限運輸車輛轉載貨物
路政執法人員在指揮超限運輸車輛轉載貨物
超限運輸車輛壓壞的公路面
超限運輸車輛壓壞的公路面
黎爐公路雷山境內超限超載造成翻車的車輛
本港訊 (楊君模 記者 李麗娟)從5月27日起,黔東南州整治超限運輸行動整整進行了一個月,完成了集中整治超限運輸階段的工作,初見成效后轉入治理成果鞏固階段。
今年3月份以來,由于超限運輸車輛猛增,使黔東南國省干線公路上每天24小時惡性超限運輸車流量達700余輛,這些車多為罐式貨車,車貨總重都在60噸以上,有些重型貨車形似“火車皮”,車貨總重達到80多噸。由于超限運輸車輛碾壓,導致黔東南近800公里的國省干線公路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造成路基下沉,路面大坑大槽成倍增長,保通難度增大,路上堵車陷車時有發生;建于七、八十年代的50座橋梁出現了橋面破損、表面砂漿脫落、橋臺開裂外傾、橋拱頂部滲水,涵洞蓋板和拱圈位移、下沉等安全隱患,路況和通行能力急劇下降,嚴重危及到了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和公路橋梁的安全。目前,還未進行竣工驗收的黎爐線凱里至雷山二級公路,也己出現了因受超限車輛碾壓而產生的危害。
為保護公路、公路橋梁的安全;防止橋梁垮蹋等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落實2月24日召開的全省交通工作會議上,孫國強副省長代表省人民政府與全省9個地、州、市簽訂的治理超限運輸目標責任書。黔東南公路管理部門按上級的要求決定于2010年5月19日起開展治理超限運輸行動。行動分三個階段進行,即5月19日至5月25日宣傳階段,5月26日至6月27日為集中治理階段,6月27日后轉入治理成果鞏固階段。集中治理階段中,黔東南公路管理部門組織300余名路政執法人員分別在5條線路的9個源頭對超限運輸車輛不收取公路超限運輸補償費,而是進行卸載和轉運工作,共計對1600多輛超限運輸車輛進行了卸載,卸貨6200多噸,在源頭控制惡性超載運輸車輛上橋上路行駛2300余輛。集中治理階段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是超限行為明顯減少。據了解,未集中治理之前,拉散裝水泥的罐式貨車,車貨總重都在60噸以上;治理后,車貨總重在40噸上下。其它車型超限情況也明顯減少。自然,公路橋梁受損害的程度也會大大減輕。
二是公路交通安全狀況得到改善。由于車輛超限運輸,在黔東南國省干線公路,由這些超限運輸車輛引發的交通事故、堵車等現象不在少數。僅以超限運輸“重災區”黎爐公路雷山境內為例,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就有4部罐式貨車、其它車型45部、共49部運輸水泥等建筑材料的超限運輸車輛翻車,不同程度的傷亡11人,雷山縣交警部門均認定翻車原因為超載超載。還由于車輛超載,車輛的運行狀況也不穩定,壞車后堵車的現象極為頻繁,群眾反響強烈。而黔東南集中治理超限運輸的這段時間,全州國省干線公路未出現因貨車超載超限行為而發生的交通安全事故,堵車現象也明顯減少。
三是增加了運輸市場的有序競爭,治超工作得到大部分駕駛員的擁護。黔東南國省干線公路車輛超限超載突出的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市場運價不合理、運輸市場運力供大于求,競爭激烈。承運者為爭攬貨源,競相降低運輸價格,以低運價吸引貨主。壓價的結果使社會必要運輸價格低于正常運價水平。為了彌補降價造成的經濟損失,車主采用多裝和逃避交通規費的辦法獲得補償,使運力過剩的矛盾更加突出,拉不到貨的車主則以更低的運價爭攬貨源,又以更多的超載來減少虧損。于是陷入一個“超限——運力過!獕簝r——再超限”的循環往復、愈演愈烈的怪圈。
集中治理階段結束后,筆者通過深入了解,目前,大部分從凱里拉水泥到榕江、從江等地行程100公里以上的長途貨運每噸全程運價為200元,每噸運價上漲了80元;在黔東南州各縣市周邊進行短途貨運的部分貨運車輛運費價格也從每噸每公里15元上漲到了35元。執行嚴格的限載標準,促使了運費的上漲,增加了運輸市場的有序競爭。也得到了大部分駕駛員的擁護,車號為渝BH0132號車的駕駛員說:“運價也提了,我拉的也少了,這樣跑起來我也輕松,免得一路擔驚受怕的,為這幾個錢,我是拿命去換啊”。渝BH5108號車的駕駛員說:“以前超限,從凱里拉水泥到榕江光油費就兩千四、五,現在每車可以節約油費600多元,一趟貨輕輕松松,到榕江比以前少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路上不累、不疲倦,安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