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民委網消息 2010年,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將農村消防工作列入政府“十件實事”,著力實施州、縣兩級40個農村消防試點村寨建設,成立以州長為組長、副州長為副組長,公安、安監、建設、供電、水利、旅游、文化、民委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農村消防試點建設領導小組,各試點縣市成立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建立“一個試點、一名領導、一套人馬、一抓到底”的責任機制,立足村寨特色,堅持建設與保護并重,對列入國家和省、州保護的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按照“四改、三保、兩強、一高”的原則實施建設;對非民族文化保護但有一定旅游價值的村寨,按照“四改、兩強、一高”和適當房改、寨改的原則進行建設;對普通村寨實施“六改,按照現代建筑風格,用不燃材料對農戶居住建筑進行徹底改造。
“四改”,即水改、電改、廚改、路改;“三保”,即保護民族村寨的自然歷史原貌、保護民族村寨的文化傳承、保護民族村寨的民居建筑風格;“兩強”,即加強農村消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農村消防規范化制度建設;“一高”,即全面提高村民的防火安全意識和抗御火災能力。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試點建設工作,制定了《黔東南州農村消防建設導則》、《黔東南州農村消防建設標準》、《黔東南州農村消防試點建設實施細則》和《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旅游村寨消防試點建設內容和標準》,形成“五圖十表”和“八有目標”,從軟硬件兩方面,明確和細化試點建設內容,力求試點建設標準化和規范化。
此外,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針對村寨的不同特點,建設、供電和消防等部門制作“廚改”、“電改”圖集和軟件建設標準,本著安全、適用的原則,指導試點建設。試點建設中,充分整合各種政策、項目、資金和資源,把實施人畜飲水、危房改造、移民搬遷、水利建設等項目建設與農村消防試點建設有機結合,著力解決農村消防水源、消防通道、消防設施等影響農村消防安全的問題,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建設、水利、供電、交通、旅游、文化、民族和消防等部門密切配合,分別對“六改”工程實施指導,合力推進農村消防試點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