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成龍
《上海僑報》回應之一
《上海僑報》自始至終認定并在此重申以下事實:
一、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北川中學以及當時大量海內外新聞媒體的公開報道都證明:成龍先生2009年5月11日在北川中學的確做出過“將拿出《大兵小將》部分票房用于援建北川中學”的承諾。
目前成龍中國方面對此事實沒有提出異議,黨群女士個人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承認這一事實。
二、成龍先生在做出捐款承諾時,也指明了捐款用途——“用于重建北川中學”。但截止2010年9月1日北川中學完成重建開學之日,北川中學和負責援建的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仍未見到這筆錢。對于所承諾的捐款未到位的這個事實,“成龍中國”和黨群女士均表示承認。
三、上海僑報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北川中學劉亞春校長、中國華僑經濟文化基金會負責人多次向記者誠懇表示:新學校已經竣工,我們真誠地感謝那些為援建北川中學作出貢獻的人,其他的事情不想再提了。這兩方從維護成龍先生的公眾形象出發,表現出極大的諒解與寬容,《上海僑報》也本著“在新聞報道中已經將采訪所獲情況和相關事實陳述清楚,避免炒作之嫌”的態度,婉言謝絕央視等多家媒體追蹤報道的提議。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黨群女士一方面承認承諾的捐款從未沒到位,一方面聲稱要“對華僑基金會和學校兩方我們都要追究責任”,態度傲慢、言辭冷漠,無任何面對現實檢討過錯的誠意。
“承諾捐款重建”、“重建主管部門催款未果”、“重建完成時捐款分文未見”,《上海僑報》9月2日的報道基于以上這三個最重要、最基本的事實,并且深入調查取證數周,鎖定所有證據。報道經得起新聞道德、新聞規律、新聞規章的檢驗!渡虾S報》不懼在任何時間,在任何地點,與任何人對質。黨群女士所謂的“《上海僑報》捏造事實”言論純粹信口雌黃,是名副其實的造謠污蔑。
同時,我們針對黨群女士個人近期在媒體上的相關辯白再次質疑:
“尚未分紅說’
首先,捐款援助重建是有時間限制的。在重建主管單位催款未果,北川中學已經完成重建開學之際,還在強調“分紅未到”,實際是不敢面對當初“捐款重建”之承諾,不肯放下架子承認過錯,而強調自身原因的搪塞之詞。
據《上海僑報》了解,新北川中學的重建國家沒有投入,全部資金全部來源于海內外83萬華人華僑,最高1500萬元,最低1元。捐贈中不乏捐出重大積蓄、月工資、甚至低保收入者。成龍先生如果有空,不妨請閱讀《上海僑報》即將推出的“究竟誰捐助了北川中學”一文,或者去看看新北川中學的捐款墻上密密麻麻的捐助者姓名,當中沒有一個人是“分紅未到”者。
而且作為資深電影人,既然知道分紅可能要2、3年、甚至3、4年才能分配完畢,成龍又何必激情舞臺、大放厥詞,對當時暫居他處、在板房教室里艱難復課的北川學子做出這樣的承諾?再此,我們可以引用某網友的調侃留言,供成龍先生反省:如果將來我掙了一個億,我一定全捐給北川中學。
面對危機,缺乏理性
事件曝光后,成龍方不是誠心檢討,而是迫不及待喊話“媒體捏造事實”,其代言人黨群女士口口聲聲要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但是連訴訟對象都搞錯,在其接受某知名門戶網站連線時,聲稱要“訴訟《華僑報》”,據此,我們有理由懷疑她根本沒看過《上海僑報》的報道,而匆忙草率地憑借其他媒體有可能擅自刪減、修改過的轉載性報道而對我們進行攻擊。在質疑新聞真實性的同時,卻連對象是誰都“不真實”,全然沒有理性態度。
居然不知連援建方是誰
北川中學的重建是災后黨和國家以及四川省委、省政府充分尊重海內外僑界為震后重建北川中學貢獻力量的意愿,鄭重交給僑界的重要任務。
實際上,就在成龍在北川中學作出捐款承諾的第二天,2009年5月12日,由中國僑聯援建的新北川中學奠基典禮在北川新縣城隆重舉行,海內外眾多媒體進行了詳盡報道。一年多來,北川中學的援建受到海內外各界極大關注,相關新聞報道鋪天蓋地,但身處中國首都北京的黨群女士竟然稱“北川援建的事情很蹊蹺……找我們追錢的一直是這個華僑基金會”,我們有理由懷疑她是否認真關注北川中學重建事宜,懷疑其捐助的誠意,甚至懷疑其作為慈善從業者的專業性。
“然諾重,君須記”,捐不捐、捐多少固然是個人自由,但一個公眾人物,在一個公眾場合喊出了話做出了,那么想盡一切辦法做到就是你的責任。如果,你沒有做到,那么作為媒體,監督你、就是我們的責任。
《上海僑報》看到了成龍方“一定兌現承諾”的表態,并為之欣然,遲到總比不到好。《上海僑報》將繼續關注此事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