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內地影視市場日益蓬勃,演員身價近年也隨著上漲,勢頭不比房價來得慢。昨日有報道稱,甄子丹現在報價已到3000萬。張柏芝復出身價勁增4倍,達1000萬元,本來收1500萬元片酬的梁朝偉,今年身價達到2000萬。內地明星漲幅也不小,孫紅雷從200萬攀升到700萬。
“宇宙無敵”的甄子丹現在報價已到3000萬。
新京報10月21日報道 隨著內地影視市場日益蓬勃,演員身價近年也隨著上漲,勢頭不比房價來得慢。昨日有報道稱,“宇宙無敵”的甄子丹現在報價已到3000萬。張柏芝復出身價勁增4倍,達1000萬元,本來收1500萬元片酬的梁朝偉,今年身價達到2000萬。內地明星漲幅也不小,孫紅雷從200萬攀升到700萬。對于電影明星漲價態勢,記者采訪多家制片方得到以下三個結論:漲價是市場快速發展的體現、目前曝光的片酬均為最高報價,演員會隨著導演、劇本等來作出下調;制片公司付高片酬也可對明星設限。博納影業老總于冬的說法具有代表性:“明星漲片酬不必驚慌,好演員物有所值,跟風漲價演員拍不到戲,新人可得到機會,這是產業體系建立的一個過程。”
漲價背后
視導演情況,可“討價還價”
有報道稱,李連杰今年接拍徐克新片《龍門飛甲》,身價已由去年的600萬美元(約3986萬元人民幣),上調至1000萬美元(約6644萬元人民幣),加幅雖大但片商樂意照付。實際上這是李連杰近幾年來片酬較低的時候了,2007年《投名狀》時曾收片酬1億元人民幣,而這也得到導演陳可辛側面證實。真正漲價快的是甄子丹,今年初在《錦衣衛》后他的報價就飆升到2000萬,《葉問2》熱賣后某大電影公司老板告訴記者,甄子丹已報價3000萬,但這個報價一方面是為推掉一些不喜歡的劇本,另一方面也是在維持行情。
根據媒體的報道,內地演員中周迅、黃曉明、劉燁、陳坤、李冰冰等,身價基本都是幾級跳,周迅、陳坤、黃曉明均漲價250萬元,兩個冰冰加價也在100萬元以上。最夸張的是,有份出演《唐伯虎點秋香2》的周立波,片酬竟由80萬元人民幣跳升至80萬美元,相當于漲了六倍多。對于以上“報價”,影視策劃人楊晉松告訴記者,這些基本都是最高報價,會隨著導演(劇本和制片公司)的好壞進行調整,“舉個例子,如果王家衛拍電影,誰好意思要太多錢?”
漲價原因
新公司崛起,“哄抬”了價格
淡出影壇好幾年的張柏芝,一復出身價就由300萬元漲到1500萬元。據知,她接拍黃百鳴的賀歲片《最強囍事2011》,僅20多天戲份就收1000萬元片酬,接演陳勛奇的《楊門女將》則收1500萬元,但她2006年接拍內地電影《第601個電話》時,片酬只有300萬元。為何漲價如此之快,有業內人士分析出兩方面原因,找張柏芝演戲的人多了,需求上漲供方當然會提價。
楊晉松認為,演員提高片酬根本原因還是電影投資增加,另外票房決定演員片酬上漲,比如劉德華出演《狄仁杰之通天帝國》收1000萬元片酬,現在已報價到1800萬元,因為《狄仁杰》票房好。當然也有某制片人告訴記者,一些經紀公司為了炒作明星,也會故意將片酬提高,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新電影公司不斷出現,為了吸引到大牌演員加盟,也不惜將片酬提高到天文數字,在側面也提高了明星片酬。
行情
電視圈也借勢跟風
今年,不少電視劇明星片酬也“翻著跟頭”上去了。某影視公司制作人透露,很多劇只要請名演員,片酬就占投資一半。“女演員原本七八萬一集的,今年全漲到十萬以上。一些二三線演員,去年片酬每集只有二三萬的,如今已經漲到了七八萬”。
據記者了解,“媳婦”代言人海清在拍《雙面膠》時,片酬是每集四萬,如今對外要價已是十五萬每集。近年最高產的林永健,片酬已達到十二三萬一集。至于陳道明、王志文、李幼斌這些大腕,片酬都在二十萬每集左右。孫儷去年拍攝《小姨多鶴》時,片酬也達到了12萬每集。電視劇片酬單集過10萬,已是國內一線演員的普遍價。電影明星演電視劇,片酬更是高。今年,謝霆鋒接拍《劍俠情緣》片酬高達30萬元一集,總共拿走九百萬,刷新國內電視劇演員的片酬紀錄。
某制作人告訴記者,演員片酬也不能一概而論,應該具體到某部戲來分析:“像海清拿過22萬一集,孫紅雷拿過30萬一集,但只是個別劇,不等于他們以后拍電視劇就這個價。導演、編劇、戲份多少,都影響片酬。但無法否認的是,演員片酬目前的確已成為一部戲最大的支出。”
業界聲音
產業調整,“大浪淘沙”
于冬
博納影業集團聯席主席
現在不僅演員片酬,導演、工作人員酬勞都漲,但大家不用慌,說不定會是個好事。
第一,大明星片酬漲了,找他們的片子就會少一些,這樣讓他們集中精力拍好手里的戲,能提高華語片的水準。第二,明星片酬漲了,制片方相應地會對明星提出限制措施,比如華仔高價接了我的戲,我就會要求他接其他戲的上映時間不能在我這部前面。第三,真正物有所值的明星提高價格依舊能接到電影,而且他們在遇到好的導演和劇本價格也有商量,相反是跟風漲價的明星反而不容易接到戲,倒是給了新人機會。
這是個大浪淘沙的過程,片酬高了總會有低的時候,也會讓真正有實力的演員得到充分的機會,更好的做法是培養有質量的新人,華語電影路還長,人才永遠是缺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