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先鋒報訊 姚明一直沒有公開現身,他需要再接受反復檢查、會診、思考、商量方案、做重大的決定留在火箭隊,或選擇退役,這個“最重大的”決定,勢必超越以往任何一次抉擇。
上月10 日,客場面對華盛頓奇才,姚明在首節第6 分20 秒,在和對方中鋒麥基對抗之后,倒地,起身之后表情凝重,隨后慢慢往前走幾步,球隊暫停,他走到一半時,突然瞇眼皺眉,咬牙咧嘴,表情寫滿痛苦。
全美直播這場比賽的ESPN,拍到了這個瞬間,隨后無數次反復播放。
受傷后幾分鐘,姚明左腳有些蹣跚地走回更衣室,沒能回到賽場——沒有人想到,那竟然是姚明本賽季待在球場上的最后時刻。
賽后球隊說:第一時間拍片檢查,不是手術的地方,需要進一步檢查。
更衣室里的姚明,面對為“姚易之戰”而來的幾十位記者,情緒低落,沒話,勉強說了幾句“好在沒大事”的話,私下里還說了一句:“我這傷,不是一天造成的。”欲言又止,便不吱聲了,不停地翻弄手機。
隨后一天,姚明和還在客場之旅中的球隊抵達印第安納波利斯,接受了MRI(核磁共振),球隊再次發郵件,內容類似:骨頭稍有挫傷,還有點瘀傷,至少兩周。
從此,姚明開始了為期四周的恢復,而且是“聽球隊的話、聽醫生的話”。
第一周,姚明先是靜養,然后穿上防護靴露面,“我現在只能練上肢、腰腹,盡量少走路,聽醫生安排。”姚明還表示,自己已經調回夏天減肥時的飲食,就為盡快回歸球場;第二周,姚明表示“左腳沒有痛感”,被允許相對靜態地訓練,“練的時候可以短時間不穿防護靴,完事之后,洗完澡就得穿回去”。
這一周他還是少走路,但表示“我現在是小傷大養,大伙有點一驚一乍”,他可以穿著防護靴參加球隊感恩節活動——端著盤子為孩子上菜,然后坐在桌子旁邊陪孩子們聊天、合影。
到了第三周,姚明恢復很快,脫掉防護靴,也逐漸擺脫不能騎自行車、不能跑跳、“只能投籃不能跳投”的訓練限制,開始慢跑、小跳、跳投訓練,甚至可以和隊友進行實打實的半場對抗。也是在這一周,姚明在接受新浪專訪時表示“有望在12 月7 日主場對活塞時復出”,但主教練阿德爾曼卻有不同意見,“一次合練,遠遠不夠,不能定!”復出方面,從此變成“沒有時間表,由醫生定”。
“將帥失和”成了當時的焦點,讓人聯想到上個賽季阿帥和球隊對待麥蒂的態度。隨后,姚明和球隊立刻統一口徑,強調“一切都要聽醫生的”。那時起,“教練怎么說”的笑話,和“聽醫生的”萬能答案,是姚明的口頭禪。
休養的第四周,姚明訓練項目上進度緩慢,甚至退步。還不能合練,沒有對抗訓練,但訓練強度提升,主場比賽前練兩個小時,“我今天下午到現在練濕了四件T 恤”,他的心情很好,和記者們玩笑不斷,還有心情交流打游戲的心得。
但也有不祥跡象,參加球隊公益活動時,雖然長時間坐著,但姚明多次按壓自己的左腳。但他本人的說法是:“沒有問題,只是缺乏力量。”神態和語氣上非常耐心、樂觀,信心十足,全等著復出。
12 月16 日,球隊發布郵件:“最新一次MRI 檢查,發現姚明出現應力性骨裂,賽季結束。”
壞消息與質疑
大大的壞消息,加上信息不對稱,外界一時間對火箭隊的管理層、醫療團隊充滿疑問,以及質疑。其中最突出的是這樣幾個:第一、姚明和全隊一直聲稱“天天仔細檢查左腳傷情進展”,而應力性骨折這種慢性的、嚴重的傷病,卻被告知“最新發現”;第二、火箭醫療團隊早早宣稱之前的手術成功、反復強調這次是新患處,是在兩次MRI 之間的“代償性運動損傷”后的意外,那么作為全權負責姚明恢復、訓練的計劃決策者,他們難道沒有預估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是讓姚明開始全負荷訓練、一打一訓練、“差一點復出”的時候?
而最有陰謀論色彩的質疑,要屬“為什么球隊在12月16 日公布消息”?對此外界有很多猜想,比如“這是火箭隊為了讓保險公司支付80% 姚明的千萬美元年薪”——如果姚明連續缺席41 場比賽以上,火箭隊自己可以只出20% 工資部分。
12 月16 日只是公布消息的日期。之所以如此敏感,因為和每年12 月15 日是“夏季自由簽約球員交易開放日”,每個賽季這一天之后,夏天自由簽約的球員,可以開始被交易。
因此關于日期的話題,又有了三個版本。首先有人認為火箭這么干是為了“鎖住姚明”,讓其他隊別惦記了,同時可以為明年夏天續約成為自由球員的姚明,大幅壓價。
其次,有觀點認為,球隊推遲公布消息,甚至拖著姚明復出時間,是為了“長效的補償條款”。
針對傷兵滿營、明星重傷的球隊,聯盟有一個傷病特例——允許球隊在總工資額度之外,再獲得一定數額的空間,去簽新球員補充球隊。
傷病特例有兩種使用方法,一種是用來簽自由球員,用法與中產(中產階級條款。NBA 每年每個球隊都有一個用來簽自由球員,超出部分不記入奢侈稅的條款。 中產階級條款全額約為全聯盟的平均工資- 編注)基本相同,但只能簽一名球員。另一種使用方法是用于中產等額的合同,進行交易,同樣只能獲得一名球員。傷病球員的工資與新取得的替代者的工資同時計入總工資。即使球員從傷病中提前恢復,兩名球員仍可以同時上場。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火箭隊為了要這個長效的、省錢的傷病特例,或者有潛在交易價值的“籌碼”,計算著時間,甚至還利用12 月15 日的交易日信息打掩護,“好像有別的球隊看上了姚明似的”。
最后一種看法,就是管理層和醫療團隊,早知道姚明恢復情況不佳,甚至手術效果并沒有那么成功。他們希望足夠長的時間可以讓“這不是一次受的傷”,“傷病斷斷續續”的姚明傷腳,可以自我愈合,愈合得盡量好些,但終于紙包不住火。
姚明受傷后,雖然外界反響很大,但火箭官方牢牢地控制輿論權,總經理莫雷領著醫療團隊發言人沃爾特召開發布會,說了半小時,全是標準的官方答案,以及對未來冷靜而商業的看法。
火箭隊自然想留住姚明。除了在球場上的作用,姚明留在火箭隊,還意味著無數隱形的商業價值,無數來自中國品牌的巨額贊助費無非沖著姚明而去。23 日,《體育畫報》專家克里斯. 曼尼克斯透露了一個信息:火箭考慮提前續約姚明,但開出的價碼已經不是年薪千萬,而大約三年800 萬美元左右。
而姚明,一方面要面對傷病,還要考慮自己的未來,也只能好好靜下心來,謹慎而有些身不由己地等待進一步的結果。
去,還是留?
重傷消息突然襲來,眾人都有些措手不及。
球員和教練都不知道具體情況;所有駐休斯頓的記者,都在休息日迅速轉入戰斗日;火箭的首席隨隊記者,《休斯頓紀實報》老記者喬納森. 費根,也因為還不知道具體情況、見不到姚明而在博客上寫下“也許是個結束,但我還不想說再見”的文字。
賽季報銷消息傳出后,姚明在ESPN 的電話采訪中,依然能用姚氏幽默反擊:“我現在還沒死呢,我喝著啤酒、吃著炸雞,你們期待什么?一個葬禮?”但他也選擇遠離關注,遠離眾人:“需要讓自己待會,需要和醫生、球隊好好聊聊,再做決定。”
經歷了一年多的手術、恢復、訓練、比賽、等待之后,經歷本賽季兩個月以來周而復始的“聽球隊安排”、“教練怎么說?”、“一切都要看醫生的安排”之后,姚明終于輪到自己拿主意的時候了。
奪回決定權的代價很痛苦,而未來兩周內將要公布的決定,也將決定很多很多。
“需要再次面對這種情況,說真的,作為球員,以及朋友,我感到非常難受,”巴蒂爾和姚明是五年的隊友,彼此見證,彼此尊重和欣賞,扶持著彼此的事業,但提到姚明現在面對的困境,巴蒂爾除了祝福,也一反常態地表示“請三思而行”,“這種時候,忘了籃球吧,現在已經到了危及生活質量的情況。無論如何,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與此同時,眾多美國的球迷論壇上,“籃球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讓自己的生活被任何事情控制”的聲音此起彼伏。
對待姚明的傷病,以及未來選擇,可以發現中美兩國人價值取向上的差異。中國人普遍希望姚明積極恢復之后,還能王者歸來,在球場上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更好的答案。
但美國人,說得更多的是姚明需要為自己做決定、為自己的家庭做決定,比如他今年降生的閨女。無論是巴蒂爾,或麥蒂等老隊友,還是已經遠赴CBA 打球的弗朗西斯,都在強調“自己的健康、家庭和生活,才是更重要的,要做出對自己最好的決定,要自己做決定”的觀點。
NBA 官網老記者、原先《休斯頓紀實報》專欄作家弗蘭。布林布里,是姚明在火箭隊八年多經歷的見證人,也是姚明的好朋友。此次重傷消息之后,他很快在自己的專欄寫道:很多時候,能夠記住那些歡笑,足矣!
他的文章里,回憶姚明在夏天復出時透露:“我希望等我的兒女長大一些之后,我可以和他們一起奔跑、玩耍,而不是僅僅穿著病號服、拄著拐,遠遠看著……”這和姚明開賽前的表態“如果再受傷,將考慮退役”,相互呼應。
面對已經發生的遭遇,搞清楚前因后果后考慮后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讓姚明做出最好的決定,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