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國土資源部下屬的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發布“2010年第二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
今年第二季度,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的商業、住宅和工業地價環比增幅整體放緩。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影響,居住地價環比增幅收窄最明顯。二季度住宅地價為4006元/平方米,環比增長1.73%,漲幅比一季度縮小1.24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東部個別城市地價環比漲幅出現“負增長”。
北京大岳咨詢公司總監李偉表示,隨房地產調控傳導到土地市場,下半年地價漲幅會繼續回落,而隨著政府房地產相關財政收入減少,今年的供地計劃和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可能會受影響。
二季度地價漲幅放緩
上述地價監測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地價總體水平為2756元/平方米,環比增長1.52%,漲幅比一季度縮小0.82個百分點。
其中,商業、居住、工業地價分別為4917元/平方米、4006元/平方米、614元/平方米,環比分別增長1.98%、1.73%、1.09%,漲幅均比一季度有所放緩。
報告稱,一方面,部分城市土地供應明顯放量,市場需求依舊旺盛;另一方面,房地產開發企業購地熱情下降,高價搶地的狀況有所緩解,市場競爭激烈度降低,抑制了地價進一步攀升。
相比之下,地價同比漲幅仍然明顯。其中,北京綜合地價的同比漲幅為15.25%,上海和深圳則分別達到37.30%和49.52%。從土地性質看,住宅地價同比增長12.60%,漲幅大于工業用地和商業用地。
報告稱,這主要是受去年下半年我國經濟形勢和房地產市場回暖,導致土地需求大幅增加,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價格持續上升。
今年4月17日“國十條”出臺之后,北京、上海等地的土地市場一度陷入低迷,不少地塊出現低價成交,甚至出現“流標”。
地價將繼續回落
上述報告顯示,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重點區域的綜合地價水平均高于全國總體水平。其中,長江三角洲地區綜合地價水平最高,為4283元/平方米;珠江三角洲和環渤海地區分別為3680元/平方米、3024元/平方米。
從環比增長率看,長三角地區綜合地價增幅與一季度基本持平,為1.93%;珠三角和環渤海地區分別為0.94%、1.97%,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了4.43 和0.33個百分點。
報告認為,珠三角地區城市地價對市場環境和宏觀調控政策的反應最為迅速,變化態勢最為明顯。
事實上,在本輪調控政策的影響下,一些東部城市的地價環比甚至出現了下降。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地價所所長趙松表示,全國105個主要監測城市中,綜合地價環比漲幅在-1.77%-5.0%之間的城市有95個。其中,廣州的居住地價環比出現了2.65%的下降。
趙松表示,地價環比下降的城市主要位于東南部,此前的地價表現為“上漲過快”,相比之下,二、三線城市對調控政策的反應并不敏感,地價仍有繼續上漲的勢頭。
趙松表示,土地市場的反應比住宅市場滯后。預計下半年,隨著地方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細化和落實,地價漲幅將會繼續回落,東部部分城市或出現地價水平總體下降的態勢。
上述報告稱,由于新政使得地方政府的房地產相關收入縮水,財政壓力加大,可能影響到保障性住房建設和土地供應計劃的順利完成。
報告認為,隨著地方房地產調控政策進一步細化和落實,地價漲幅將會繼續回落,東部部分城市或出現地價水平總體下降的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