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訊 昨日由國資委發布的《國務院國資委2009年回顧》(下稱《回顧》),為中央企業去年的上市融資、利潤分配等情況交出了一份詳細的“成績單”。
這張“成績單”顯示,經過一系列上市、重組動作,目前央企已經掌控了A股市場三成市值。
具體數據顯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全部境內上市公司市價總值的比重為34.57%,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已經達到26.46%。
央企股份制改革加速
《回顧》介紹說,2009年央企的資產總額70.1%分布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18.7%分布在機械、電子、冶金、化工、科研等支柱產業;11.2%分布在貿易、投資、旅游、農業、咨詢等其他產業。
而這些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明顯加速。
早在去年年末,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央企負責人會議上布置2010年工作時,曾將加大中央企業母公司層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引入社會資本、實現產權多元化作為推進央企市場化改革步伐的關鍵點。
分析人士指出,產權多元化可以“倒逼”央企按照現代化公司的管理機制運作,并進一步用市場化的方式改革央企現有人事和薪酬體系。
當前,央企80%的資產已進入上市公司,已有20多家央企實現了整體上市或主營業務資產整體上市,越來越多的央企正在加速成為多元投資的公眾公司。
不過,央企母公司股份制改革也有難點需要突破。比如,目前央企整體上市的比例不高,整體上市后亦存在母公司如何去留的問題。現在實現整體上市的央企大多采取留有一個母公司作為持股機構的模式,此時的母公司實際是一個“空殼公司”,還保留應對央企在市場職能之外的行政任務,公司制的改革并不徹底。
對此,李榮融在前述會議上表態,將繼續支持符合條件的央企盡快實現主營業務整體上市,積極探索國資委直接持有整體上市中央企業股權。
央企上市圖譜
昨日公布的這份《回顧》,為央企去年的股份制改造及上市情況交出了一份答卷。
2009年,共有11家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1558.45億元,中國建筑、中國中冶、中國北車、中國化學這樣的央企巨擘通過IPO整體上市,掀起了去年的中央企業上市潮,目前中央企業大部分優質資產已經裝入了上市公司。
據國資委昨日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09年年底,中央企業為實際控制人的境內外上市公司共有307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88家,包括25家A+H公司,已經實現主營業務整體上市的企業22家。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占全部境內上市公司市價總值的比重為34.57%,占流通市值的比重已經達到26.46%。此外,央企控股香港上市公司占全部香港上市公司(不含已發行未上市)流通股總股本的比重為9.88%,占流通市值的22.54%。
此外,《回顧》還介紹了去年央企向社保轉持國有股金額、境外布局情況、利潤及相關的分配情況等。
據國資委統計,2009年中央企業完成向社保基金轉持國有股55.3億股,對應的市值為429.68億元。截至2009年,中央企業在境外和港澳地區投資設立的境外單位共有5901戶,其中境外子企業4860家,境外機構1041個。(汪時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