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網訊 在“千年極寒”的預期下,對于氣荒、煤荒的記憶,使得能源類產品正面臨被熱炒。
節后兩個交易日,漲幅最大的板塊是煤炭股。來自wind的統計顯示,按流通市值加權平均計算,煤炭開采板塊近兩個交易日的漲幅高達16.75%。而昨日(10月12日)股市,“千年極寒”的炒作路線已從煤炭“燒”至天然氣。長春燃氣、深圳燃氣等個股收漲停。
廣發證券煤炭行業首席分析師陳亮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貨幣貶值的大環境下,煤炭的資源屬性必將受追捧。而“千年極寒”的傳聞來襲,令煤炭行業基本面預期發生重大變化。一旦極端嚴寒天氣發生,還將導致煤炭運輸的不暢甚至是局部癱瘓。2008年初的雨雪冰凍災害、2010年初環渤海灣冰凍就是明證。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則指出,種種跡象顯示有輿論已將“千年極寒”與煤炭價格聯系在了一起,應當警惕部分投機者利用“千年極寒”進行炒作。
北京市供熱辦昨天表態,稱本月中旬市政市容委、氣象局將組織臨近氣象會商,密切關注氣候變化。北京市提前完成儲備300多萬噸供熱用煤的計劃,而北京市燃煤鍋爐供熱用煤需求量為550萬噸。
但大多數地方政府的應急能力遠遠低于北京市。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如果異常天氣出現時間較長,今冬各地恐怕還會出現斷煤斷氣的局面。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中占比達70%左右,今冬與往年相比,在煤炭貯存和交通運輸方面并沒有太大改善。
最近兩周秦皇島港已從820萬噸的庫存降至670萬噸,港口存煤壓力大大降低。東方證券分析報告顯示,秦皇島山西優混5500KC煤炭價格本周開始小幅回升5元/噸至725元/噸。
基于今冬天然氣供應缺口較大的預期,供應緊張的神經已在全國各地提前繃緊,漲價潮也在今年下半年也一波接著一波。
“天然氣并不太令人擔心,極寒天氣考驗的終究是煤炭”,林伯強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新一波天然氣漲價潮只是我國資源價改革的一小步。他認為,盡管今年囤煤仍是最有效解決煤荒的辦法,但極寒天氣或能促進煤電、煤熱聯動問題的進一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