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1日電 目前正值收購旺季,面對棉花、玉米價格的大幅波動,作為糧棉油收購貸款投放主體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支持企業勤購快銷,防范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目前已投放逾363億元支持糧棉收購。
棉花“減產不減收” 棉價如坐“過山車”
受2008年棉花價格大幅下降的影響,今年棉花種植面積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加上天氣因素的影響,棉花產量較去年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盡管減產,但居高不下的棉花價格給種棉農民帶來一定的收益,山東廣饒縣丁莊鎮丁莊村村民丁維東介紹,自家棉田9月25日開始采棉花,10月1日開始賣,當時價格4.5元/斤,一直漲到6.8元/斤,今年種植14畝地,收了5000多斤。
“今年棉花產量低、但價格高,減產不減收,畝收益較去年好。”丁維東表示,現在棉花價格已經很高了,存棉花也害怕跌價的風險,因此自家的棉花已經出售了90%以上。
與農民不敢囤棉相對應的是,棉紡織企業對于收購也非常謹慎,河北邯鄲安泰紡織董事長李建國說,棉花價格上漲厲害,企業已減少開工量,盡量不多存棉花,訂單只接眼前的。
棉花市場逐步呈現出“擊鼓傳花”之勢,業內都知道上漲的價格終有回落的一天,但在持續上漲的過程中,只能盡快轉手,獲取利潤。
11月11日,在期貨市場上,連續多日處于上漲行情的棉花出人意料地來了一個跌停板,這一跳水狂潮也給棉紗市場帶來不小的震動。曾經以為棉花的防線堅不可摧,可是從暴漲到暴跌,全棉紗企業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跌宕起伏。
玉米“起價高、上漲快” 農民、企業不敢存
“當玉米的價格由 幾厘的上漲轉變為幾分的上漲 時,原材料價格上漲對淀粉生產的影響就逐漸凸現出來,因為玉米的成本占總成本的80%以上。”德州福源生物淀粉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雷達說。
目前,玉米的收購價格已經達到1.02元/斤,去年同期的價格只是0.95元/斤左右。
張雷達認為,今年玉米價格的形勢是“起價高、上漲快,10月上漲幅度超過10%,企業每天的收購量大概是800斤至1000斤。目前農民也有一定的惜售情緒,大概占總量的30%,但由于總量大,也開始賣了。”
山東省平原縣王風樓鄉楊莊村村民杜桂林種植63畝玉米,“今年玉米減產,一畝減少200斤-300斤,基本上是在0.97元/斤賣的,現在存量還有4萬斤。”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盡管玉米價格繼續上漲,但由于存糧需要大量的流動資金,而且目前的玉米水分比較大,所以企業的存量并不多。
弱化風險 農發行放貸363億元支持收購
棉花、玉米價格的波動給收購資金投放主體的農發行帶來不小壓力,由于棉價“高得離譜”,農發行面臨“貸也不是,不貸也不是”的“兩難”困境。一旦出現價格瘋狂漲跌的局面,風險就會全部轉嫁給銀行。
如果放貸,必將加劇目前的價格戰;而不放,又可能出現企業因資金不足給棉農打白條的情況。既要保證這些資金的安全,又要避免企業打白條,收購貸款的投放面臨“兩難”。
為了化解價格不斷上升帶來的信貸難題,農發行河北省分行副行長王玉武介紹,河北省分行支持企業勤購快銷、邊購邊銷、薄利多銷,防范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
同時,支持有實力的棉花流通企業和收購加工一體企業實行“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綜合運用棉花預購、棉花良種和經營等方法,延伸經營鏈條,弱化信貸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農發行累計發放中晚稻收購貸款72億元,支持糧食企業收購中晚稻65億斤;累計發放玉米收購貸款17億元,支持糧食企業收購玉米18億斤。
為方便棉農售棉,截至11月上旬,農發行累計發放棉花收購貸款274.91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皮棉2270.71萬擔。
考慮到2010年度棉花上市較去年推遲10天左右以及棉花價格大幅上漲等因素,新年度棉花收購貸款投放量與去年10月下旬相比多發放37.27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皮棉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