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消息 一消息人士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六家銀行將于12月15日到期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將延期三個月。6家銀行包括工、農、中、建四大行以及招行和民生銀行。
此前,早在10月15日,央行曾對上述6家銀行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幅度為50個基點,期限兩個月。時至今日,2個月期限即將結束。不過,昨日卻有消息傳出,央行對上述銀行的差別準備金率期限將延長三個月。
對此,本報電話采訪工行相關負責人,該人士表示對此事不予置評。
當前流動性持續高漲、央票一二級市場利率倒掛的情況之下,央行延長6家銀行的差別存款準備金率,避免釋放已回收的流動性,也屬于情理之中。實際上,在頻繁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之后,央行如何抉擇調控工具,何時啟動價格工具正成為市場焦點。
試探存款準備金率空間
10月15日,央行曾對四大行及招行、民生銀行實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幅度為50個基點,期限兩個月,回籠資金約2000億元。此次存款準備金率的展期意味著,2000億的流動性將繼續隔離在市場之外。
就在上周五,央行還曾宣布,從12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年內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若不計算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此次上調之后,大型金融機構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18.5%的歷史高位。
大行研究人士表示,從實際的政策走向看,監管層更傾向于使用數量工具來調控流動性和抑制通脹,對價格工具的使用仍然比較謹慎。
“理論上,存款準備金率有很大的上調空間。”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回收流動性,需要考慮到兩點,即上調對銀行的影響以及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一般而言,銀行資金除了上繳存款準備金、信貸投放之外,剩下相當大部分投資貨幣、債券市場。顯然,上繳準備金增多,銀行為保信貸投放,將壓縮投資資金規模,最終,將影響國內貨幣、債券市場。
上述大行研究人士表示,頻繁上調準備金率,在削弱銀行放貸能力,對沖過多流動性的同時,也使銀行內部的流動性管理加大了難度。
抉擇數量、價格工具
11月末,央行副行長胡曉煉曾表示,要根據經濟金融形勢和外匯流動的變化情況,繼續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貨幣政策工具組合、采取數量型工具和價格型工具以及宏觀審慎管理的方式。
當前,央行票據一二級市場利率倒掛,回籠資金功能部分喪失。作為數量型工具,準備金率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央行還將進一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判斷,也成為銀行界共識。
統計顯示,11月,M2同比增長19.5%,相比10月19.3%上升0.2 個百分點;11 月人民幣新增貸款5640億元,前11個月新增貸款達7.45萬億,逼近7.5萬億的總規模。
11月份的數據表明,貨幣和信貸雙雙反彈,貨幣環境不僅沒有趨緊,反而有漸趨寬松的勢頭。業內人士認為,加息將成為央行今后決策的必選項,只是加息時機和節奏尚留有較大空間。
農業銀行昨日的研究報告指出,從經濟增速看,11月份投資、消費、出口增長均保持強勁勢頭,加息影響增長的擔憂大大減少。因此,年內再次加息仍屬于大概率事件。
銀河證券昨日發布的研究報告也稱,加息幾乎是必然的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之后,央行擇機宣布再次加息是大概率事件。
而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則認為,當前還應該以數量型工具為主,待通貨膨脹上升勢頭緩解之后,啟動加息的效果更佳。李迅雷稱,明年1月或將是加息較好的時間點。(章文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