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幫扶
——省黨建扶貧施秉工作隊記事
“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離過年只有6天,有這么多好領導、好干部還在農村辦實事、搞幫扶。黨的政策太好了,領導干部太扎實了。”黔東南州施秉縣雙井鎮龍塘村塘珠三組農戶張興華興高采烈地說。2011年1月27日,戶外白雪皚皚、寒風凜冽,張興華家堂屋里卻是歡聲笑語。說生活、話發展,參加座談會的有省商務廳廳長申曉慶、副廳長龔仲富、廳機關黨委書記張俊平、黨組成員劉京渝,黔東南州委常委、副州長孫登峰,施秉縣委副書記、縣長敖瓊,省商務廳6位處級干部以及雙井鎮干、村干和群眾代表。通過這樣的座談,省黨建扶貧施秉工作隊幫助雙井鎮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并計劃今年在該鎮投資250多萬元辦5件實事……這里記錄的是省黨建扶貧施秉工作隊結對幫扶基層、開展“四幫四促”活動的一個縮影。
深入調研摸實情
2010年年初,根據省委黨建扶貧工作的部署,施秉工作隊由省商務廳、省知識產權局、貴陽中醫學院、農行貴州省分行、中國水電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共6個單位組成,省商務廳紀檢組組長劉新擔任工作隊長。劉新同志不辱使命、率先垂范,及時召開幫扶成員會議,研究幫扶工作,探討幫扶思路,加大幫扶力度,確保完成省委、省政府安排的幫扶任務。
3月31日,劉新率工作隊一行6人來到施秉縣委組織部報到并參加座談會,了解了全縣基層組織建設、當前工作開展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工作隊當天就輕車簡從直奔雙井鎮并開展工作,聽取鎮長劉明菊匯報了黨的建設、抗旱救災、計生衛生等工作及今后全鎮發展思路。次日早上,工作隊就進村入戶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水利交通基礎設施、“一戶一技能”、當前旱災情況和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等工作進行調研,先后到翁糧村烤煙基地、龍塘村中藥材種植和種桑養蠶基地、塘珠村和翁西村種草養羊示范戶、建設中的冷水沖村通村公路、位居清水江畔的平寨村、銅鼓村魚苗繁殖場等實地考察,同時還現場仔細了解鄉村小商品雜貨店的進貨渠道、貨物價格和銷售經營情況。通過調研,工作隊對雙井鎮經濟社會發展措施、思路有了更深了解,梳理了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增強了幫扶工作的針對性和可行性。
突出特色調結構
幫扶工作的目的就是使鄉村經濟能發展,廣大群眾能致富。工作隊緊密結合雙井實際,狠抓產業結構調整,突出特色種植、養殖業,大力發展有一定規模的養豬、養羊、養雞、養鴨、養鵝農戶;以“一戶一技能”為載體,積極發展苗族刺繡產業。同時通過抓亮點、攻難點,大力幫扶農村示范戶,加快建設種植、養殖業基地,充分發揮示范帶動效應,帶領群眾加快致富奔小康。工作隊還多次協調省、州有關部門,積極爭取項目與資金,落實了種桑養蠶、天門冬種植、蔬菜種植3個項目,爭取到商務部“東桑西移”工程、小城鎮建設扶持、修建銅鼓村堡坎和防洪堤、人畜安全飲水工程、種桑養蠶扶持、農貿市場建設項目、農超對接項目等,資金總額470.2萬元。通過資金投入和項目拉動,加快了雙井的產業結構調整進程,為全鎮經濟社會跨越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規劃建設高起點
小城鎮建設是工作隊關注和幫扶的焦點。如何做好雙井城鎮建設長遠規劃,在劉新的牽線和幫助下,特請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屠兵、貴陽市測繪院院長石平等領導對雙井鎮政府所在地2.5平方公里進行測繪規劃,并召開3次專題會議,邀請省有關部門領導、施秉縣有關部門負責人、雙井鎮村干部、村民代表集中討論、集思廣益,將苗族特色的蝴蝶媽祖文化節、姊妹節、獨木龍舟節、吃辛節、蘆笙節等文化底蘊融匯入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之中。同時挖掘和利用當地文化遺產,特別是規劃和打造好政府駐地的“黑白”兩口沙井、苗繡銀飾等,使整個城鎮規劃全新展現地方民族性和獨特性。目前投資115萬元的鎮區農貿市場已于2010年12月18日破土動工。
強化培訓提素質
正如工作隊長劉新所說,支部書記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最大關鍵。為提高村干素質,工作隊開始分期分批安排雙井的村干到江蘇省華西村學習培訓,已培訓兩期共7人。從華西村培訓回來的村干深刻地把外地先進村與本地貧困村進行鮮明對比,拓寬了視野。8月中旬,在省商務廳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隊員聶云波帶領雙井鎮領導干部、村干部和工作隊員共25人,分別到銅仁地區印江自治縣參觀了“以縣為單位、整合資金、整村推進、連片開發”試點的人畜分離聯戶養殖基地、生豬規模化養殖小區、新建市場、種茶基地,考察了遵義市湄潭縣核桃村的基層組織建設和新農村建設,見聞了綠色食品工業園區、永興萬畝茶葉基地和余慶縣沿途農舍改造的變遷。與此同時,工作隊還著眼于提高農民素質、造就新型農民,大力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新型農民培訓工程、農民綠色證書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去年培訓農民技術員210人、培訓農民9200多人次。通過采取聘請專家講座、開展科技“三下鄉”活動等,95%以上的農村干部、80%以上的農民掌握了1至2門實用技術,農民科技文化素質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