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明接受新浪網采訪
記者:今年2月20日至22日,2011年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將在凱里市隆重舉行,廣大網友對此十分關注。請中共黔東南州委常委、黔東南州政協主席、凱里市委書記楊楊正明向網友介紹一下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名字的由來?
楊正明:2011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是凱里市委、市政府舉辦的第11屆中國•凱里國際蘆笙節,“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從去年起與甘囊香蘆笙節合辦并更名為“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甘囊香”是苗語音譯,意為“神往的地方”。甘囊香蘆笙節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幾百年來,每逢農歷正月十六至二十日,凱里市及周邊幾個縣方圓幾百里的苗族群眾自發歡聚于此,以吹笙跳月、斗牛、賽馬、賽歌等方式慶祝新年,祈福新年豐收,是苗族男女青年交友的重要場所,是我國中西部眾多民族節日中規模最大,特點最為鮮明的節慶之一。據了解,全國各地有6400多個節慶,基本上每個縣市都有自己的節慶,要想在這么眾多的節慶活動中打響自己的品牌,就要突出特色。凱里作為自然風光秀麗、民族風情濃郁的西部縣級市,舉辦有特色的節慶活動具有優勢。苗族是個熱愛生活,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吹奏蘆笙享有盛名。前幾屆蘆笙節我們以“政府主導”為主,客觀上形成了“兩種蘆笙節”,一種是官辦,一種是民辦,致使前幾屆蘆笙節缺乏群眾根基和文化內涵。從上屆起,為體現蘆笙節的傳統古樸和原汁原味,我們將具有影響力、號召力、凝聚力的甘囊香蘆笙會融入國際蘆笙節,充分利用甘囊香蘆笙會的深厚的文化淵源、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歷史的深遠影響,使國際蘆笙節具有厚重的根基,賦予蘆笙節神秘古樸,生生不息的文化內涵。我們舉辦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其目的就是充分發揮凱里苗族傳統文化底蘊深厚的優勢,著力打造甘囊香蘆笙文化這一文化品牌,讓異彩紛呈的苗族文化藝術通過甘囊香國際蘆笙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記者:請楊書記給我們網民朋友們介紹一下本屆蘆笙節的內容,以及區別于往屆的亮點?
楊正明:本屆蘆笙節活動分為政府舉辦的活動和民間舉辦的活動兩大部分。政府舉辦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城區,民間舉辦的活動主要集中在凱里市舟溪鎮。由政府主導的活動主要有開幕式及閉幕式晚會、第二屆“金蘆笙”中國民族器樂大賽、中國民間蘆笙歌舞展演、“聚焦黔東南•相約甘囊香”中國•凱里全國攝影大展、旅游商品展銷會等活動。民間自主組織的活動主要以舟溪甘囊香蘆笙堂組織和民間協會籌辦的活動為主,主要有啟用新蘆笙堂祭祖、“啟堂開節”儀式、跳蘆笙比賽、苗歌大賽、斗牛比賽、賽馬比賽、斗雞、斗鳥比賽等活動。與以往相比,本屆甘囊香國際蘆笙節參與人數更多、組織規模更大、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具有如下特點: 一是主題更加鮮明,特色更加明顯。蘆笙節將甘囊香蘆笙文化貫穿活動始終,力爭在深度和廣度上有新的挖掘和新的拓展。本屆蘆笙節緊緊圍繞挖掘、保護、傳承、推介苗族文化這一主題,策劃組織相關的系列活動,更加突出民族特色。比如“種圣林”、“迎圣笙”和“金蘆笙”民族器樂大賽,這些活動本身就具有苗族文化的獨特性。二是合作層次更高,參與面更廣。本屆蘆笙節繼續與中國音協普通高校音樂聯盟共同舉辦第二屆“金蘆笙”中國民族器樂大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200余名選手參賽,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徐沛東親臨大賽指導。“聚焦黔東南•相約甘囊香”中國凱里全國撮影大展活動歷時一年,將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赴黔東南采風,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朱憲民出席了啟動儀式。中國民間蘆笙歌舞展演將有全國各地和省內各地以及海外9支表演隊和黔東南州19支表演隊參加展演。參加展演的人數達到1200余人。三是宣傳更加多樣,影響更加廣泛。依托黔東南,宣傳凱里市。在宣傳的過程中,我們放眼全國,在全國50個主要城市投放“貴州東昇”2011中國•凱里甘囊香國際蘆笙節的宣傳短片,邀請全國知名媒體在辦節期間前來凱里采訪報道。在宣傳的方式上,我們注重加強合作,擴大影響,與新浪網、中國音協官網、中國攝協官網等網站合作。同時,建立了甘囊香官方網站。在所有的宣傳平臺上,我們不僅宣傳凱里,也注重宣傳黔東南各縣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
記者: 凱里市位于貴州東南部,幾年前默默無聞,極少為人知曉。近年來受到各級媒體的廣泛關注,為什么凱里這么一個西部地區縣級市會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能夠這么引人矚目。說到這里,網友想知道凱里到底是座什么樣的城市呢?
楊正明:凱里市是一個文明城市。在2002年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行人滿街竄、車輛滿街停”是凱里城市過去的真正寫照。2002年6月9日,凱里開始開展以”做文明市民、創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以引導行人走斑馬線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開端。經過幾個月到整治,凱里市民改變了以往的不文明陋習,隨意過馬路的沒有了,亂扔果皮垃圾的罕見了,車輛亂停的不見了,一個農民城市短期內的巨變引起了媒體的關注。2002年,中國青年報記者謝念在《中國青年報》發表了題為《文明是可以速成的嗎》的文章,詳細報道了凱里短期內由農民城市到文明城市的快速跨越過程,一石掀起千層浪,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就從那時起,凱里由于文明城市創建的初步成功一時間為全國許多家媒體關注,“凱里文明”這個字眼頻頻見諸于各類新聞媒體,凱里這座城市也由此走進了全國各地賓朋的視線。凱里人因“凱里文明”而驕傲自豪,極大激發了熱愛凱里、建設凱里的熱情,市委、市政府因勢利導,發動全市干部群眾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省文明城市,都相繼獲得成功。今天的凱里,天空蔚藍,空氣清新,鳥語花香,花團錦簇,道路寬闊整潔,兩旁綠樹成蔭,人車各行其道,凡是來過凱里的人都會對凱里市民的文明行為大加稱贊。但凱里市并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現在全市上下正在舉全市之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凱里這座初具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國際性旅游城市雛形的城市每年吸引了許多海內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
凱里是一個民族文化濃郁的城市。凱里市位于貴州省東南部,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是貴州省27個經濟強縣之一。全市轄9個鄉鎮、7個街道辦道處,國土總面積1306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人,少數民族人口占76%,其中苗族人口占總人口的63%。凱里的苗族文化作為原生態文化是獨一無二的,是最有影響力的,其永久性價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其獨特性、不可復制性和可持續性。凱里的苗族服飾異彩紛呈,苗族飛歌悅耳動聽,苗族蘆笙奔放悠揚,苗族蘆笙舞、銅鼓舞、板凳舞古樸多姿,苗族挑花、刺繡、織錦、蠟染、銀飾等民族工藝品堪稱一絕,苗族吊腳樓風格獨特,苗族斗牛精彩激烈,凱里酸湯魚風靡全國,讓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流連忘返。
凱里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城市。自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設治以來已有500多年歷史,自古以來即為少數民族聚居區域,被譽為“苗嶺明珠”。在歷史長河中,凱里出現了許多歷史名人,石邦憲(1489-1568)便是其中之一。石邦憲,明朝貴州清平衛(今凱里市)人,歷任四川都清守備、云南都司、銅仁參將、貴州總兵官,身經大小數十百戰,功績顯赫。一代名臣孫應鰲(1527-1584)出生在凱里清平書宦家庭,歷任陜西提學副使、四川右參政、戶部右侍郎、國子監祭酒等職,是明朝貴州第一位最高教育行政長官,還成為貴州第一位給皇帝講課的教授,是明代四大理學家之一。著名影視演員李雪健也是凱里人,他主演過《渴望》、《焦裕祿》、《李大釗》、《水滸》等影視作品名震全國,奪得過飛天獎、金鷹獎、百花獎、金雞獎,成為中國影視界一顆耀眼的明星。
凱里是一個環境優美的濱江城市。25公里的濱江大道正在修建,將凱里與下司風景名勝區相聯,濱江大道建成后將使凱里成為環境更加優美、空氣更加清新、生活更加愜意的宜居城市。凱里森林覆蓋率達到53.28%,是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凱里境內共有河流56條,水質清澈,流量充沛;凱里四季氣候宜人,空氣清新,處于人類最適宜居住的最佳緯度20-30度之間;凱里平均海拔在1000米左右,人體在這個海拔高度對大氣壓感覺最佳,紫外線輻射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小的地區之一。山清水秀的生態環境和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是自然界賦予凱里市的寶貴財富。為加快旅游業的發展,我們將集中力量打造香爐山蚩尤文化園、舟溪甘囊香蘆笙堂、巴拉河鄉村旅游示范帶等一批精品景點景區,用濃郁的民族風情和秀美的自然山水吸引八方游客,讓來凱里觀光休閑的游客充分體驗到原始的自然生態、原貌的歷史遺存、原生的民族風情。
凱里是一個交通便捷的城市。凱里市距省會貴陽184公里,湘黔鐵路、株六鐵路復線、凱麻高速公路、凱玉高速公路和320國道貫穿全境。凱里黃平機場已開工建設,滬昆高速鐵路、廈蓉高速公路、貴廣高速鐵路即將建成,滬昆高速鐵路凱里南站已正式開工建設。高速鐵路一旦建成,將極大地縮短凱里與各大城市的時空距離,將來凱里到上海1800公里左右的路程只需5個小時左右,凱里到廣州1100多公里的距離只需3個小時的時間。可以說,凱里市立體交通網絡形成后,區位交通優勢將進一步凸顯出來。
近年來,凱里市委、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各族干部群眾,緊緊圍繞培育“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國際性旅游城市”的戰略目標,依托自身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高標準推進爐山工業園區建設、著力創建生態文明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艱苦創業,不懈奮斗,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凱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后榮獲:
“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幼兒教育先進縣”、“全省文明城市”等多項榮譽稱號。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凱里已經從貧窮落后的縣級市躋身全省經濟強縣行列。
記者:近年來凱里的經濟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已成為黔東南經濟社會發展的“火車頭”,實現這樣的發展我們得益于什么?
楊正明:近年來凱里市所取得的成績得益于:
一、不斷解放思想,轉變發展思路。近年來,我們堅定不移地繼續解放思想,創新發展理念,在深化對凱里市情的科學認識中解放思想,在認清形勢、明確任務中解放思想,在對比先進、查找差距中解放思想,在解放思想中真抓實干,在轉變觀念中破解難題,在更新思想觀念中轉變發展方式,以思想大解放和觀念大轉變推進凱里經濟社會大發展。
二、推動科學發展,加快發展步伐。按照中央和省、州的部署和要求,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統籌城鄉發展,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爐山工業園區建設,全面提升工業發展水平;加快發展以旅游業為重點的第三產業,不斷提高旅游業的比重和水平。加快城市建設步伐,強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進城市化進程。
三、堅持改革開放,完善體制機制。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方向,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加快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步伐,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內外聯動、互利共贏、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四、創建文明城市,繁榮民族文化。我們以開展“整臟治亂”行動為載體,著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努力提高市民群眾的文化素質。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著力保護和傳承底蘊深厚、特色突出的民族文化,將苗鄉侗寨風情推出省外、推向世界。
五、著力改善民生,構建和諧社會。我們把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保持社會和諧文明。全面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大力發展教科文衛等社會事業。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深入開展扶貧攻堅,逐步建立基本覆蓋全市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著力建設“平安凱里”,全力化解社會矛盾,千方百計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政治環境。
六、加強黨的建設,提升執政能力。我們結合凱里實際,以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全面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營造政治清明、勤政為民、廉潔奉公的良好風氣,為推動全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組織保證。
記者:楊書記,我們剛剛送走“十一五”,迎來“十二五”,網友們很想知道凱里市在“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那些成就,為“十二五”描繪了怎樣的宏偉藍圖呢?
楊正明:“十一五”時期,我們緊緊圍繞培育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國際性旅游城市的戰略目標,我們狠抓城市的發展、工業的發展、旅游業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在“十五”的基礎上,“十一五”時期,凱里經濟社會得到了快速發展。
全市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38.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78億元,增長了88.03%;財政總收入由2005年的3.5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2億元,增長了214.8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2005年的16.64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72.45億元,增長了335.4%;農民人均收入由2005年的2177元增加到2010年的4081元,增長了87.4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707元增加到2010年的14059.4元,增長了66.73%。
“十一五”期間,在城市建設方面,我們按照建設國際性旅游城市的定位,切實加強城市總體規劃,用規劃指導建設,加快了城市擴容。城市建成區面積由2005年的23.8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39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從18.93萬人增加到31.9萬人。同時,我們積極將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了城市建設的方方面面,車站、民居、公園、廣場等都充滿了時代的氣息和民族的韻味,為城市增添了一道道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靚麗風景;在工業經濟方面,我們加快了“退二進三”的步伐,關閉了許多高污染高耗能的企業,城市環境得到了較大改善。高標準建設爐山工業園區,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引進了許多“低碳、高效”的企業入園,加快了工業經濟的發展;在旅游業發展上,我們以培育國際性旅游城市為抓手,加快了旅游景點景區的規劃和建設,推進旅游行業的規范化管理,提高了“吃、住、行、游、購、娛”各個環節的服務水平,著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在農業農村發展上,我們按照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帶動農村的方針,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到“十二五”期末,我們力爭實現:生產總值翻兩番確保達到280億元,力爭達到350億元;財政總收入翻兩番確保達到35億元,力爭達到50億元;建成區面積擴大一倍達到80平方公里以上;城區人口翻一番達到60萬。
到那個時候,我們將建成經濟更加發達、環境更加優美、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政治更加清明的新凱里!推動凱里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
記者:剛才我們聽了您關于凱里市“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的介紹感到確實很振奮人心、令人鼓舞,但同時感受到要實現這些目標任務很艱巨、難度非常大,請問楊書記凱里市委、市政府將采取哪些措施來保證這些目標任務的實現?
楊正明:“十二五”號角已經吹響,目標宏偉、任務艱巨、催人奮進。怎樣才能實現這些目標?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確保目標實現。
一、圍繞推動跨越發展,著力抓好領導班子建設。今年,凱里市將進行縣鄉領導班子集中換屆,我們將以此為契機,嚴格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提高素質、優化結構、增強功能為重點,選好配強各級領導班子。要圍繞加快發展配強發展型班子,用好發展型干部,營造“發展要快、風氣要正、作風要實、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態環境。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和正確的政績導向,真正把有激情、敢擔當、會發展、群眾公認、實績突出的優秀干部充實到新的領導班子中來,努力建設“團結、務實、勤奮、廉潔”的領導班子。
二、圍繞推動跨越發展,著力抓好干部隊伍建設。要圍繞跨越發展選準干部、聚集人才、建設隊伍,真正把有能力的干部選拔上來,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營造人盡其才、風清氣正、團結干事的良好氛圍,為推動凱里跨越發展提供人力支持和隊伍保障。同時,鼓勵干部苦干、大干、實干,提升干部隊伍在發展中的執行力、公信力、創造力,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業績,推動凱里經濟社會大跨越大發展。
三、圍繞推動跨越發展,著力抓好黨員隊伍建設。凱里市有14000余名黨員,他們是推動凱里跨越發展的生力軍和領頭羊。當前,我們將以深入開展“創先爭優”、“三個建設年”、“十大民生工程”和“四抓四促”活動為抓手,以黨員示范崗、黨員突擊隊、“黨員奉獻日”為載體,著力提高黨員素質,加強黨員經常性教育,創新黨員管理方式,真正把黨員隊伍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使黨員成為推動凱里跨越發展的排頭兵,在改革發展實踐中詮釋黨的宗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四、圍繞推動跨越發展,著力抓好機關作風建設。今后一段時期,我們將以開展“三力”建設和作風建設年活動為載體,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增強各級領導干部和機關工作人員的公仆意識和服務意識,增強機關的服務職能和服務理念,真正做到心系群眾、心系企業、心系基層。要把提高機關效能作為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中心環節,堅持求真務實,增強大局觀念,確保政令暢通,提高辦事效率,建設高素質、負責任、高效率、有作為“為民、務實、清廉”的黨政機關。
五、圍繞推動跨越發展,著力抓好投資環境建設。“十二五”期間,我們必須把優化和改善發展環境作為較長時期一件大事抓緊、抓好。把改善投資軟環境和改善投資硬環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抓,著力營造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開放創新的政策環境、嚴明規范的法制環境,誠實守信的信用環境,大力營造“親商、愛商、暖商、安商”的良好氛圍,形成投資“洼地”,真正在全市形成投資者放心、干事者安心、創業者有信心的良好環境,使凱里成為產業高地、投資熱土。
六、圍繞推動跨越發展,強力推進“兩化”建設。 “十二五”時期,我們要按照“實施一大戰略,推進兩化建設,促進跨越發展”的要求,強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我們要重點抓好爐山工業園區建設,加快完善園區交通、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吸引各類大中型規模工業企業入駐園區,確保“十二五”時期,園區實現工業產值300個億,力爭達到400個億,成為推動凱里經濟的巨大引擎。另外,要重點抓好城市擴容建設,加快推進城鎮化步伐。要加強各類城市規劃的編制與實施,加快以城際交通網絡和以城市骨干網絡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城市建筑民族特色改造,融入城市民族文化元素。 “十二五”期末,凱里力爭城鎮化率達75%,城市人口達60萬人,為建設大凱里夯實基礎。
記者:近年來,凱里市一直致力于推進城鎮化建設,我們想了解一下,未來我們凱里城市的發展定位、發展方向?
楊正明:凱里城市發展定位是: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國際性旅游城市。按照省、州的要求,凱里城市規劃的終極目標應是到2030年城市規劃面積達到792平方公里,規劃區人口120萬,城市人口130萬。規劃區包括凱里、麻江兩縣市,凱里市面積303平方公里,包括老城區、開懷片區、巴拉河片區、開發區(西區)、爐山片區;麻江縣面積375平方公里,包括縣城、碧波鄉、龍山鄉、宣威鎮、下司鎮。省委十屆九次全會把凱里納入了黔中經濟區范圍,凱里市要抓住這一機遇,加快拓展城市空間,基本取向應為“中優、東聯、西延、南擴、北展”,城市發展定位應是具有苗侗民族文化特色的國際旅游城市。“中優”就是進一步完善老城區相關功能,強化其作為全市、全州中心的城市功能;“東聯”就是依托老城區向東部的開懷片區和巴拉河片區發展,作為新的產業布局區及吸納人口集聚的綜合居住地;“西延”指開發區、下司片區和麻江縣城及碧波。下司片區完善休閑度假功能,形成綜合性新城片區,碧波主要布局工業用地及發展物流產業,與爐山、龍山共同形成凱里城市的產業帶。“南擴”即將麻江縣龍山、宣威二鄉鎮納入凱里城市規劃范圍,形成與老城區互補的城市片區;“北展”就是把爐山納入城市規劃范圍,將老城區和開發區工業集中搬遷至爐山,形成工業聚集區。
記者: 凱里市是一個以苗,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數民族占74%,其中苗族占63%,是全國少數民族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在和諧社會創建方面我們是怎么做的?
楊正明:近年來,我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扎實抓好發展社會事業、完善社會保障、建設平安凱里等工作,努力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和諧社會創建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一是著力抓好民族團結工作。強化“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增強各民族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通過民族團結宣傳育,樹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典型,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實現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我們深刻把握新時期民族工作的階段性特征,緊緊圍繞“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這個民族工作主題,把中央、省、州有關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落到實處,為少數民族群眾解決增收、教育、衛生、就業、社會保障、人畜飲水、交通建設等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圍繞加快改善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在新農村建設、鄉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體系建設等方面,進一步落實好少數民族群眾的各項優惠政策,促進凱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二是著力抓好經濟建設。加快改善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群眾生產生活條件,讓少數民族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成果。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建立起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蔬菜、水果、畜牧養殖等生態型產業基地,積極引導和幫助有條件的民族村寨發展鄉村旅游,發展特色經濟,促進少數民族地區資源、生態和經濟的循環發展。三是著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進一步提高城鄉文明程度。大力促進教育公平,保障進城農民工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深入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加強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文化建設取得新進展。切實加強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人口計生工作,2010年全市高中生毛入學率達到67.7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常住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為92.07%;四是著力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實行積極的就業政策,重點促進特困家庭和“4050”人員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10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7221人,下崗先進人員再就業3264人。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覆蓋面。全面實施城鄉低保,進一步提高低保標準,全市城鄉困難群眾實現了應保盡保。著力加強廉租房和經濟適用房建設,加強農村危房改造,認真解決城鄉居民住房困難2010年共開工建設10萬平方米廉租房和5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337戶;五是著力建設“平安凱里”。我們著力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四個長效機制”建設,集中開展以打擊“兩搶一盜”為重點的社會治安整治、學校與周邊治安秩序整治和“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打防控一體化的社會治安綜合保障能力明顯提高,人民群眾安全感普遍增強。
記者:最后,請楊書記向熱愛旅游,攝影,民族文化以及想到凱里投資興業的網友朋友們說幾句話。
楊正明:各位熱愛旅游、攝影,熱愛民族文化以及想到凱里來投資興業的網民朋友們,凱里風景秀麗,氣候宜人,讓您暢游飽覽苗嶺清江的秀美;凱里民風濃郁、風情獨具,讓您徜徉流連苗族文化的獨特;凱里環境好、政策佳,是您放飛夢想,發展事業的理想之所。凱里是一個神秘的地方,適宜人類居住的天堂,干事創業的熱土。希望廣大網民朋友們了解凱里,走進凱里,歡迎你們來凱里旅游觀光,投資興業。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