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2010年全州生產總值312.57億元,年均增速達12.7%;財政總收入40.39億元,一般預算收入26.18億元,年均增長25.1%和27.6%;固定資產投資271.8億元,年均增長26%;2010年末全州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469.5億元和290.95億元,為2005年末的2.86倍和2.42倍。
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貴廣高鐵、長昆客專開工建設;高速公路營運里程達343公里,在建433公里,凱里黃平機場立項建設;建成旅游公路1165公里,通鄉油路2316公里,通村公路15496公里,油路通鄉率和公路通村率分別達94%和95%;治理病險水庫49座,新增解決149.42萬人飲水;建成16個縣市污水處理工程;建制村通電率達100%,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80.77%和94.92%,移動電話實現全覆蓋。
結構調整取得新進展。累計完成農業投資51.89億元,惠農受益達14.6億元;糧食年均產量穩定在145萬噸,蔬菜種植面積達111.3萬畝;景區景點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接待游客達151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109.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3.3%和44.4%;三次產業比重為24.6:30.1:45.3;城鎮化率達28%,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比重達42%;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7.59平方公里,石漠化綜合治理288.76平方公里;節能減排控制在省下達的指標范圍內。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新增城鎮就業人口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51%;改造農村危房6.81萬戶,建成經濟適用房6624套,廉租住房7449套;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3.2億元,減少農村貧困人口33.36萬人;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4元,年均分別實際增長10.5%和8.8%。
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財政共投入教育、科技、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資金150.3億元,“兩基”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督導評估檢查,建成農村寄宿制小學70所,中職在校生達到3.9萬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50.09%;共新建和改造17個縣級醫院、173個鄉鎮衛生院和2178所村衛生室,每千人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2.62張;人口自然增長率7.2%。;侗族大歌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