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張一山做客京華茶館,聊起了生活、學習和電影創(chuàng)作。張一山說,近期他兩次扮演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潛心研究角色讓他對鄧恩銘的事跡和黨史充滿崇敬。對于有無女朋友的問題,張一山表示沒有。他笑著說:“還真沒有主動追我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特別希望人家追我。”
張一山
京華時報6月13日報道 上周,張一山做客京華茶館,聊起了生活、學習和電影創(chuàng)作。張一山透露,近期他兩次扮演中共一大代表鄧恩銘,潛心研究角色讓他對鄧恩銘的事跡和黨史充滿崇敬。
■談表演
兩次扮演鄧恩銘
《家有兒女》讓張一山家喻戶曉,他給許多人留下了頑皮、活潑的形象,也有人認為他比較適合演喜劇。作為90后,他正處于愛動的年紀,能否演好革命先行者,張一山說,起初駕馭這個角色存在難度,在他心目中,鄧恩銘很偉大,他沒演過這樣的角色,壓力很大。他透露,拍攝時有時他會笑,顯得不太嚴肅,不過很快他就調(diào)整過來了。“我演了《我的兄弟李小龍》,那里面的角色挺嚴肅的。再演小孩我不太可能了,今后想嘗試動作片。”
張一山主演的首部大銀幕作品是中影公司副總江平執(zhí)導的《尋找成龍》。江平說,當初《建黨偉業(yè)》找張一山演一大代表鄧恩銘時,他還不知道自己要演的是誰。張一山介紹,近期他出演了兩次鄧恩銘,還有一次是電影《少年鄧恩銘》。張一山說,后來他查閱了史料了解到,鄧恩銘是一大代表中惟一見過列寧的,他是一大代表中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他18歲就發(fā)起了兩次罷工。種種事跡讓張一山的靈魂深受震撼。“他是一個非常先鋒的人物、偉大的人物。”
張一山說:“《建黨偉業(yè)》中的鄧恩銘,基本就是去上海開會,十幾個代表開會要建立中國共產(chǎn)黨,當時鄧恩銘在場。他們把中國共產(chǎn)黨建立起來了。在《少年鄧恩銘》中,他懷揣著理想奮斗,更年輕一點。”對于兩版鄧恩銘的性格氣質(zhì)有什么區(qū)別,張一山表示,他們的成熟程度不同。
張一山是《建黨偉業(yè)》中年紀最小的主演,一共拍了十幾場戲。張一山說:“大家肯定會知道要剪,成片我沒看過,我不知道在電影當中最終有多少戲。”
■談生活
懷柔姑娘常去看他
張一山透露,拍攝《建黨偉業(yè)》的過程中,劉燁給他留下了最深刻印象,因為兩個人的對手戲較多。他們倆常聊新的科技產(chǎn)品、籃球什么的,“因為他打籃球比較好,他是中戲的,我是北電的嘛,也會講一些校園生活”。
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張一山做得最多的運動是籃球,司職后衛(wèi),乃系隊主力。“我的個兒只能打后衛(wèi)。校籃球隊我上不了,因為打得比我好的有很多。學校組織各個系、各個班對抗,我肯定會上。我們有12個系,先小組賽,還有決賽什么的。我們系是學校第二。”張一山是明星,在學校打比賽,是不是女粉絲會多一些?張一山平靜地表示,啦啦隊給團隊鼓勁,不牽涉誰的粉絲更多這回事。“很少說我一上場就喊我名,為我加油的。”
張一山挺有魅力,他透露,一個懷柔女孩兒經(jīng)常去北電看他。“她不是我們學校的。她每次都會給我?guī)б恍┒Y物。”他說這姑娘有時會死等一天,不過至今兩個人沒留聯(lián)系方式。張一山猜,也許這個懷柔女孩喜歡這種感覺。張一山透露,他的粉絲挺好玩的,“去年我高考的時候有一些我的粉絲,不管是男孩兒還是女孩兒,還有爺爺奶奶都去我考試的學校門口等著我。穿著貼滿了我照片的衣服,在那等我,我一出來就撕我”。他還說,希望在暑假學開車,時間是最大的問題,“這個假期如果沒有特別多的安排,先把開車學會了”。
■茶博士札記
當年頑童已成酷哥
張一山出現(xiàn)在活動現(xiàn)場時,站在門口的女服務(wù)員看到他后都大呼:“呀,都變成這么帥的小伙子了。”聽到對他的贊美后,張一山有些不好意思地快步走入了電梯。剛走進休息室就對我說:“我這隨時可以,您說好了咱們就來。”我說:“你先喘口氣,喝口水歇會兒咱們再來。”他直率地說:“咱們就直給吧,我沒那么多事。”
茶博士謝語
■談學習
早起晨功很重要
經(jīng)常要出席宣傳活動,張一山要把工作和學習協(xié)調(diào)好,他說:“最近宣傳《建黨偉業(yè)》,學校大力支持和配合。像一些小的活動,還有電影拍攝,我自己會盡量推掉,完成課程。我大一快讀完了,這兩個學期基本都在學校上課,周末的時候會參加一些活動。”
張一山透露,北電24小時不熄燈,表演系的同學比較自覺,不會熬得太晚。他們需要出晨功,睡得早。他和室友經(jīng)常聚會、玩游戲,主要精力還是在學習上。張一山透露,他的課程緊,理論課對他是煎熬,比如中國電影史,一上就是兩三個小時,挺疲憊。
對于有無女朋友的問題,張一山表示沒有。他笑著說:“還真沒有主動追我的,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我特別希望人家追我。我上中學、上高中、上大學,沒有一個女孩兒主動追過我,我屬于比較被動的那種男孩。”張一山分析,可能是自己對感情不夠敏感,對暗示視而不見:“我覺得人家是單純喜歡我的作品和角色。”進入北電,他多看書,多看經(jīng)典電影,如饑似渴。張一山顯然對演技的追求與日俱增:“我特別想演傻子、神經(jīng)病、變態(tài)、殺手。”
■談北京
胡同長大京片子
張一山是地道的北京人,在胡同里長大,一張嘴就知道是京片子。“大家覺得我小時候在北京胡同長大,可能會經(jīng)常打架、上房揭瓦。但是我從來不打架,因為我從來不招惹別人。”
過去的街坊鄰居、叔叔阿姨、大爺大媽,現(xiàn)在還有聯(lián)系嗎?張一山表示有:“因為姥姥家離我們家挺近,以前我們都住在胡同里,現(xiàn)在在西四那兒,我經(jīng)常去看我姥姥。那些看我從小長起來的叔叔阿姨、大爺大媽什么的,我去的時候也會跟他們聊聊天。”張一山說,老鄰居們常常鼓勵他:“因為都是看我從小長起來的,都是一個院里的,所以對我評價都挺好的。”張一山說,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北京人,和北京有感情,平平淡淡就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