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的琴》反映的現實雖然很無奈,但影片卻表現得非常幽默。
生活中的故事觸發了張猛創作《鋼的琴》的靈感。
南方都市報訊 先鋒光芒第六回將于明日(12日)開幕咯!由張猛執導、王千源與秦海璐主演的影片《鋼的琴》將于明日19:30在廣州青宮電影城舉行放映,為先鋒光芒揭幕。屆時,張猛將現身與觀眾見面交流。該片收獲國內外獎項無數,將于本月15日在全國上映,此次在先鋒光芒上搶先展映,觀眾可先睹為快!
往年在春季舉行的“先鋒光芒”藝術影展,今年改在夏季舉行,并在北京設立分站,所有參展影片將在北京當代M O M A的百老匯電影中心放映。今年的參展影片十分讓人期待,除了開幕片《鋼的琴》與閉幕片《碧落雪山》,劇情片單元將展映《郎在對門唱山歌》、《老那》、《老狗》、《太陽總在左邊》、《消失的村莊》、《到阜陽六百里》、《武松打我》,紀錄片單元則包括《語路》、《在一起》《歸途列車》。
今年先光的主題是“鏡容”。海報上可以看到,鏡子里面有兩個頭像,上為《到阜陽六百里》中的秦海璐,下為《太陽總在左邊》的男主角、藏族青年益西蘭周。這兩部片,一個背景在東部的上海,一個在西邊的青海;一個是在城市中艱辛謀生的女人,一個是為心靈平靜走上懺悔之旅的男人,代表參展影片觸角所及的范圍,既是實際的,也是精神的,既關注喧囂的都市,也凝視邊遠地帶。
導演談琴
張猛:認真到極致就是幽默!
《鋼的琴》是張猛的第二部作品,從去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到今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它一路斬獲多項大獎:男主角王千源奪得第23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影帝;今年3月,在第28屆邁阿密國際電影節獲得“最佳國際電影獎”;4月,它又將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藝術探索獎”攬入懷中;6月,上海電影節電影頻道傳媒大獎上,它豪奪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四項大獎,可謂風頭無兩。,《鋼的琴》這部下崗工人題材的影片,在看似現實無奈主題之下,走的卻是喜劇風,有獨特的幽默感,相當有意思。
關于片名:鋼、的、琴,有種分離的感覺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由王千源飾演的下崗工人東北漢子陳桂林,同妻子離婚時遭遇一個難題:爭奪女兒的撫養權,女兒說,誰給她買一架鋼琴,就跟誰。這下,僅僅靠組個小樂團四處接活演出的陳桂林無比犯愁:先是借錢,但借不到,困境之中,他突發奇想:那就自己做一架!于是,在一幫好兄弟的幫助下,他把夢想變成現實,真的做出一臺鋼琴,而且是鋼質的。
“鋼的琴”,這個貼切的片名,早前一度引發了一場改名風波。所幸,最后的結果是好的,名字并未做出任何變動。關于這個片名,張猛透露了創作初始的想法:“關于鋼琴的一個故事么,我最開始想就叫‘鋼琴’,后來我想中間加個‘的’,因為有種分離的感覺,一個鋼,一個琴。后來,我們就真在劇本里做了這樣一架鋼的琴,是用鋼來做的一架琴,所以《鋼的琴》這個片名就很符合制作鋼琴的那樣一種感覺了,就很貼切!
關于創作:舊鋼琴、二胡、工廠式的市場,觸發靈感
影片的背后凝聚了張猛多年來的很多想法:“為什么要拍?是因為那個時代留給我的故事特別多,《耳朵大有!芬彩瞧渲幸徊,是寫我身邊的一個叔叔,《鋼的琴》也是寫我身邊的人。都是寫工業沒落的時代,但是又相對穩定的時代的那些故事。”創作這個故事,全由他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激發靈感:大學畢業后,姑姑要裝修服裝店,對張猛說:“你不是學舞臺設計的嗎?趁機小試一下牛刀。”張猛應允下來,和叔叔前去文工團的排練場找廢木料,木料沒找著,反而看到了一架角落里的舊鋼琴。回家后給父親一說這事,父親告訴他,鋼琴是當年集體制作的,用來“試聽練耳”。父親還給他講了另外一件事,鐵嶺民間藝術團有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去北京學二胡,但經濟拮據,只好自己做了個二胡。后來,在裝修過程中,他跑去一家鋼材市場找人銃一塊鐵板,“鐵板上要銃好多圓眼兒”。這時,他驚奇地發現,市場里的人什么活兒都能做,即便一個小小的零件,也難不倒那里的人。原來,下崗工人們齊聚此地,按照工種分工,形成了一個工廠式的市場。“看到這樣的情況,我覺得很感動。我就把父親的故事,那架鋼琴,和鋼材市場看到的情況融合在一起,會是怎樣一個故事,就在腦子里有了一個雛形!
關于風格:無奈、感動之外,還有幽默
影片的故事很簡單,但簡簡單單之中,卻帶給觀者很多獨特的感受。感動,不僅因為親情,更多的是被工人們集體創造而感動,影評人張小北就說:“張猛導演的新作《鋼的琴》是今年中國電影帶給我們的一個驚喜,關于它,推薦2007年施隆多夫(V olk erSchlndorff)的《大罷工》(Strike),我曾經說過‘因為中國沒有這樣的電影,所以我只能從一部波蘭電影中尋找感動!乾F在我終于在一部中國電影中看到了同樣的感動!
更重要的是,影片居然還很幽默!影評人魏君子稱:“沒錢老爸給孩子打造一架鋼的琴,現實背景下的無奈主題,偏偏拍得情懷趣味勁爆!睆埫徒馕龇Q:“我對幽默的理解是,你認真到極致就是幽默。就像陳桂林他,就是一個認真到極致的人。他拿那一句話很當事兒,所以他才會做這樣一件不切合實際的事情。我喜歡那種笑中帶淚的東西,因為我覺得這樣更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