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為小演員說戲
《金陵十三釵》紀錄片落戶搜狐視頻揭幕儀式在京舉行,導演張藝謀,主演貝爾、倪妮、佟大為等主創出席現場,分享臺前幕后心得。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演員,貝爾現場分享了拍床戲時的情景。(12月13日人民網)
《金陵十三釵》號稱目前中國電影投資最大的電影,能否成為票房最好的電影,還有待市場檢驗。因為是史上投資最大的,因此影片上映前的宣傳工作要做足做好,又因為張藝謀的巨大市場號召力,所以各大媒體熱潮《金陵十三釵》也在預料之中,畢竟,這是一個用市場說話的媒體時代。
炒作歸炒作,但讓筆者不解或者說感覺不舒服的是,現在很多媒體只要是報道沉重歷史題材的影片,總喜歡拿影片中的一些情欲場面的鏡頭和情節來說事,好像再沉重的歷史題材都比不過偶爾的一兩個裸露鏡頭做噱頭有勁……這種媒體報道“習慣”從馮小寧的《紫日》開始就已經初露端倪,當時媒體的報道,往往到最后都要拿其中的一個女配角的洗澡環節來作為影片的“亮點”,同樣,到了陸川的《南京,南京》,有些媒體又拿大學生如何甘愿大尺度突破甘愿當群眾演員當裸尸。
這種凡是有裸露鏡頭就一定要拿來炒作或者作為賣點的心理動機背后,其實是對影片本身的力量的不自信,是對自己新聞報道宣傳的不自信,以為只要有了關于暴露鏡頭的展示和報道,就一定能獲得更多的市場關注,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從近幾年遭罵聲最多的一些影片來看,恰恰是上映前鋪天蓋地打著情欲鏡頭噱頭的影片,這從一個側面也說明了現在的觀眾對影片某些限制級鏡頭其實并沒有多少興趣,在信息發達的今天,人們渴望的不是去電影院窺淫,而是去感受電影作品本身所傳達的力量和氣場,沒有歷史題材本身人文精神的關照,再多的暴露鏡頭也只是鏡花水月,沒有什么實際意義。最近上映的一些所謂的青春片、都市時尚大片中暴露和性暗示鏡頭比比皆是,但又有幾個觀眾是沖著這個去的呢?
多元文化時代,必然人的需求多元化,如果電影制片方和媒體還把觀眾想象成八十年代錄像機剛剛進入個人家庭時代人們對一些限制級鏡頭的好奇和渴望,那也太低估大家對電影藝術和限制級表現手段的理解程度了。我們有理由相信,花七八十元買一張票去影院觀影的電影觀眾不是去配合新聞媒體去炒作裸露鏡頭的,他們是想去感受一段歷史,感受一個在極端環境中散發人性光輝的故事,感受今天庸常生活中的一點精氣神所在。
筆者相信,作為國際級大導演,張藝謀無意在影片中為了票房而加床戲,而是因為情節和故事的需要。真切希望媒體在報道類似的沉重歷史題材影片時,別再炒作類似的裸戲和床戲了。悲愴的戰爭場景里,我們看到的應該是戰爭殘酷、人性光輝、歷史反思,而不是女人的身體如何如何!(趙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