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清算銀行(BIS)15日公布數據顯示,1月份人民幣有效匯率數據一改前一個月雙雙上漲的態勢。1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8.13,環比下降1.52%。1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3.6,環比略降0.16%。
華僑銀行分析師謝棟銘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1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小幅下滑,主要是1月份美元指數下滑造成的。盡管1月份人民幣對美元繼續升值,但是美元指數1月中下旬有較大幅度回落,所以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跟隨美元指數一起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走勢超過名義有效匯率的波動幅度,而去年數月則是相反的情況。一般來說,如果實際有效匯率上升幅度大于名義有效匯率,顯示該國通脹率高于其他國家。
“觀察過去將近一年的走勢,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走勢總體上高于名義有效匯率走勢,主要是中國通脹率從去年初開始大幅上漲導致的。”謝棟銘說,“但是,今年1月人民幣實際匯率下滑幅度超過名義匯率,這顯示其他國家通脹率有抬頭的趨勢。”
他分析稱,雖然中國通脹率依然居高不下,但是隨著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繼續,目前通脹情況有向全球蔓延之勢頭。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的通脹率與其他國家的通脹率差距正在縮小,這也是為什么1月實際匯率下滑幅度超過名義匯率。
謝棟銘指出,匯改重啟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緩步上升主要反映了中國通脹問題。由于中國通脹率持續走高,這也幫助推高了人民幣實際匯率。
中國人民銀行2010年6月19日宣布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8個月以來,BIS已公布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數據中有3個月下跌,4個月上升。
國家外匯管理局官網昨日引用的數據顯示,從2010年6月19日至2010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有78個交易日隔日升值,53個交易日隔日貶值,1個交易日與上日持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隔日最大波幅為295個基點,日均波幅64個基點。
華僑銀行監測數據顯示,2月上半月,人民幣名義匯率有所上升,這主要與美元近期小幅反彈有關。此外,人民幣繼續保持對美元小幅升值,因此人民幣名義匯率可能在2月小幅反彈。
2010年1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19.95,環比上升1.19%,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13.78,環比上升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