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晚間,中國太保集團宣布,旗下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發起設立的“太平洋 上海公共租賃房項目債權投資計劃”正式通過了保監會的備案。這是2010年9月保監會《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出臺后,國內保險機構的第一單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
此前,太保在基礎設施項目、另類投資方面已經頗有投資經驗。太保曾發起設立“太平洋-上海世博會債權投資計劃”第一和第二期,投資規模合計70億元,2010年9月又發起設立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長江大橋債權投資計劃。
燙手的保障房
公共租賃房是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保監會《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暫行辦法》出臺,已對保險資金投資不動產開閘。
就在3月6日,中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在參加全國“兩會”上海代表團討論時表示,保監會已同意在上海試點保險資金投資保障性住房,并無法律障礙。
太保集團昨日表示,此項“債權投資計劃”計劃募集資金40億元,主要用于上海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在上海市區建設的約50萬平方米公共租賃住房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太保還表示,考慮到投資的安全性,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在深入分析了相關政策和市場主體之后,最終以債權形式投資上海地產集團投資建設的公共租賃房,并選擇資質良好的償債主體和實力雄厚的擔保方。
一位知名證券公司投資發展部負責人表示,由于公租房資金占用量過大,且資金回報率低、時間長,一般情況下企業并不愿意介入。但是對于負債周期一般長達10至30年的保險資金而言,這是擴大資金投資范圍的一種方式。不過,因為保障房的收益率往往較債權和協議存款低,為保障合理的投資收益,保險公司通過債權投資計劃,使自己成為項目的債權人、設定一定收益率,是一種比較穩妥的投資方式。
收益率猜想
太保表示,太平洋資產管理公司為該債權投資計劃設計了具有保底收益、不設封頂收益的浮動利率機制,意在支持公益性項目的同時,保障保險資金較為合理的投資回報。
但對于此次計劃的收益狀況,太保并未透露更多細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險行業分析師告訴記者,由于目前保險資金在保障房的投資項目剛剛啟動,短期來看,此舉對保險公司業績和估值影響有限。長期來看,如果5%至10%的資金進入保障房建設,且與商業房地產投資收益率(10%)水平一致,將會提升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5個BP左右。
10%的設想看來比較“美好”。上述知名證券公司投資發展部負責人認為,保障房種類較多,投資收益各不相同,但總體來看其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其投資收益不能與商品房相提并論。目前來看公租房的收益率一般為3%左右,投資收益如果能達到5%將是比較好的水平。
太保認為,由于公共租賃房項目屬于保障性住房,項目本身的社會效益高于其經濟效益,更看重其示范效應帶動更多的保險資金參與公共租賃房建設。
事實上,繼“十二五”規劃政府提出了新建保障性住房的目標3600萬套和投資1.3萬億元在2011年建設1000萬套保障房后,便引起了保險大鱷們的重視。
今年兩會上,中國人壽董事長楊超、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明哲均提出建議利用保險資金支持保障房建設的提案。提案認為,保險資金具有規模大、周期長、資金來源穩定等特點,非常適合參與保障房投資和建設。建議由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委牽頭,盡快出臺保險資金參與保障性住房投資及管理的相關細則。
招商證券分析師羅毅報告認為,相對于商業地產投資,保障房建設具有地方政府負責、制定土地劃撥、規定利潤空間、承諾回購等要求,更加符合保險資金長期穩定、擔保可靠的投資需求,降低保險資金對于資本市場的波動風險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