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部長陳德銘20日表示,預計全年貿易順差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將在去年3.1%的基礎上進一步下降。他同時稱,中國希望對華有較大貿易逆差的國家能夠放寬出口管制措施,為促進雙邊貿易平衡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陳德銘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年會上說,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持續,世界經濟受到歐債危機、中東局勢動蕩、日本大地震等突發因素影響,不確定性增加。全球資金流動性過剩,大宗商品價格上漲,通脹預期的壓力加大。中國國內也面臨著環境資源約束增強、原材料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問題。面對新的國際國內形勢,“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堅持進口和出口并重、吸收外資和對外投資并重,把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動力。
事實上,中國已經更加注重發揮進口對宏觀經濟平衡和結構調整的積極作用。據海關統計,2009年中國的貿易順差比2008年減少1000億美元,2010年又進一步減少126億美元,今年前兩個月還出現了逆差,其中2月份逆差為73.1億美元。
“今后,我們還將繼續增加從最不發達國家和主要貿易順差來源國的進口,也希望那些對華有較大貿易逆差的國家能夠放寬出口管制措施,為促進雙邊貿易平衡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陳德銘說。
陳德銘說,中國目前99%的貿易順差都是對著少數出口大國,其對東盟、日本、韓國、整個非洲和南美洲都已經是逆差了。中國非常希望和貿易逆差大國商討如何改善貿易結構。
他指出,由于中國正處于工業化的進程中,大量企業處在一個轉變結構、調整方式的過程中,他們需要先進的技術設備、資源和原材料,但有些國家是有限制的。“比如說我們需要一些快速的電子計算機,我們需要一些精密度更高的數控機床等,這些東西從有的國家能買到,有的國家是禁止向中國出口的。”他說。
陳德銘還表示,我國將采取促進競爭、完善物流體系、轉變和創新零售模式,減輕零售企業負擔等措施,解決部分國際品牌奢侈品在我國的銷售價高于海外價的問題。
他說,部分海外市場是沒有關稅的。我國香港地區實行零關稅政策,內地很多人到香港后發現那里的部分商品比內地便宜。另外,我國高檔消費品分銷體制剛剛建立,層次多、費用大,增加了高檔消費品在中國的交易費用。
陳德銘說,我國將大力培育市場競爭的主體,包括培育中國的高檔、優秀的消費品品牌。很多歐洲、美國品牌的面料都是從中國出口的,甚至部分加工環節還是在中國完成的。我國已經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但目前世界上最有名的100個名牌中沒有一個是中國的。
在完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方面,他說,我國正在制定“十二五”商貿物流規劃,將使第三方物流和大型連鎖配送企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降低商品流通交易成本。
另外,他表示,我國將繼續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指導,加強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假、售假行為的力度。同時,出臺優惠政策措施,減輕零售企業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