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文件都是國家主管部門對于醫藥行業發展的指南,是導向性的政策,必然會對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4月25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期,醫藥行業相關的三個“十二五”規劃均已接近完稿,即將對外發布。
這三個行業“十二五”規劃分別為:由國家發改委制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生物醫藥是其中7個主要行業之一;由工信部制訂的《醫藥工業十二五規劃》;以及由商務部制訂的《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綱要》(2011-2015年)。
扶持制藥巨頭
本報記者了解到,《醫藥工業十二五規劃》明確,“十二五”期間,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目標年均增長20%以上,到2015年,全國醫藥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0000億元。截至2015年,全國銷售收入居前100位的企業將占到全行業銷售收入的40%以上。而在基本藥物領域,將保證主要品種的前20家生產企業所占市場份額達到80%以上,這意味著全行業集中度將得到提升。
“據我們了解,在一些成熟的醫藥市場上,前50強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能達到70%,所以這個百強40%的銷售占比,并不是十分嚴苛。”一位醫藥咨詢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參與規劃制定的中國醫工院專家委員會一位專家介紹說,十二五期間,將通過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區域結構和出口結構等五大結構調整,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對行業發展有較強帶動作用的大型企業集團。
來自中國醫藥管理協會的數據顯示,2010年,國際制藥50強已經占到全球70%的市場份額。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中國最大的醫藥集團年銷售僅為全球最大制藥公司輝瑞的2.2%,市場份額懸殊。
“未來10年,將是醫藥行業集中度急劇提升的過程,醫藥企業從數量角度來講,可能會縮水,但同時一定會出現幾家超大的第一集團公司,出現一大批比較巨大的二線公司。”上海醫藥副總裁葛建秋對記者表示,醫藥工業同質化的競爭會越來越慘烈,最終會導致一大批成本不占優勢的小企業被淘汰。
打造工、商巨頭 醫藥“十二五”規劃將出
商業先行整合
而醫藥商業領域的全國性整合,已經先于醫藥工業啟動了。
統計顯示,2009年,中國三家最大分銷企業合計市場份額僅為20.7%,遠低于美國前三大醫藥分銷商的90.7%,這種高度分散的狀態有可能在幾年內發生突變。
“未來三到五年,前三名的市場占有率有望提高10到15個百分點。”上海醫藥集團董事長呂明方對記者表示:“中國醫藥分銷市場最后肯定是幾家大企業瓜分,未來3年內,國內市場競爭格局已定,將是幾家大集團互相競爭的態勢,而不是一家獨大。”
國藥集團的“投資換市場”策略、華潤醫藥開始向長江以南邁進、九州通上市、廣藥的“大南藥戰略”無不說明,各大醫藥商業企業的白熱化競爭態勢。
目前,由商務部牽頭醫藥商業領域的十二五規劃,已處于最后的征求意見階段。這份原定于去年三季度出臺的規劃指出,將培育1至3家千億元級企業、20家百億元級企業,解決醫藥流通領域行業集中度不高、以藥養醫等問題,并重點鼓勵藥品流通企業兼并重組,鼓勵零售連鎖業態的發展。預計“十二五”末,我國醫藥流通市場的總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保持年增長10%的速度。
“我相信這個目標可能不用等到 十二五 結束。”呂明方表示。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對記者表示,商務部提出了“十二五”期間醫藥流通領域的五項重點任務,直指“提高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這一核心,因此,各級政府需要調動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引導大型企業通過收購、參股等方式擴大規模。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也會給予相應的政策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