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 5月貨幣供應量和新增貸款超預期回落,顯示經濟增速放緩、流動性緊張。在國內通脹高企、下半年輸入型通脹壓力不容樂觀的背景下,央行仍有加息可能。不過,鑒于國內外經濟增速均出現下行跡象,緊縮政策的出臺可能將更加謹慎。
超預期數據釋放兩信號
央行昨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末狹義貨幣(M1)余額同比增長12.7%,低于上月末的12.9%;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15.1%,低于上月末的15.3%,并創年內新低;5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5516億元,較上月的7396億元大幅回落。5月份貨幣供應量增速以及新增貸款均低于市場預期。
具體來看,5月M1增速已經由去年底的21.1%快速回落至12.7%,連續第5個月低于M2增速,顯示企業經濟活動能力正在不斷減弱,以應對流動資金的緊張,經濟增速放緩也再次得到印證;5月份M2增速創年內新低,接近年初設定的15%增速目標,表明緊縮調控效果正在逐漸顯現;新增貸款為年內次低,僅高于受春節因素影響的2月份,反映在窗口指導、上調準備金率、控制貸款額度、嚴格貸存比和核心資本充足率管理等手段的約束下,銀行放貸嚴格受控。
超預期的5月份信貸數據釋放出兩大信號——經濟回落和流動性緊張。鑒于經濟下行趨勢不斷被數據確認,市場對于經濟“硬著陸”的擔憂應時而生。與此同時,M2增速已經接近調控目標。5月份銀行間市場利率較4月有所上升,而端午節后,在千億元正回購以及強烈加息預期的刺激下,上周銀行間拆放利率(SHIBOR)連續四個交易日攀升。在此背景下,市場對央行6月加息的預期漸趨強烈。
緊縮政策或趨于謹慎
作為固定資產投資的先行指標,信貸投放在很大程度上對經濟增速具有一定的預示作用。因此,5月份新增信貸的超預期萎縮,可能預示著未來經濟減速的幅度會超出預期。
日信證券研究員陳一博指出,由于中國目前的直接融資工具僅能惠及較少的企業,多數企業仍依賴銀行貸款,而信貸持續緊縮導致部分民營、中小企業向擔保公司、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民間金融中介尋求高成本融資。在浙江民營中小企業開始由于連環擔保出現倒閉的苗頭時,信貸緊縮對經濟增長動力的損害影響剛剛浮出水面。如果三季度政策繼續緊縮,則應該對經濟增速放緩幅度的超預期有所準備。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僅國內經濟增速放緩,歐美主要經濟體的經濟數據也并不樂觀,歐洲央行和英國央行推遲加息,美國失業率的反彈也推遲了美國寬松貨幣政策的退出時間。結合國內外當前的經濟形勢,短期決策層對于進一步緊縮政策的出臺或將更加謹慎,推出時點需要更多的斟酌。
東方證券魏穎捷認為,雖然通脹壓力短期仍居高不下,不排除進一步上調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但緊縮政策在接近調控目標的前提下繼續收緊的力度已十分有限。倘若6月信貸等貨幣數據進一步下滑,市場對于流動性緊縮的擔憂可能出現拐點,央行在公開市場連續4周凈投放或許就是一個積極信號。
不過另一方面,CPI目前處于加速見頂時期,預計6月份將創新高;歐美推遲貨幣緊縮政策出臺,令下半年輸入型通脹壓力不容樂觀,熱錢流入預計仍將保持較高規模。國開證券劉振聚認為,在國內貨幣政策仍有一定操作空間的背景下,預計央行在6—7月份仍將有一次加息、一次提準的緊縮政策出臺。
總的來說,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可能維穩,但不排除仍有一次加息的可能。至于加息時點,則更多取決于今日公布的CPI數據。在靴子落地之前,市場將受制于緊張的資金面壓力以及不樂觀的經濟預期。 記者 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