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中石油(600028.SH)總裁周吉平稱:由于政府限制成品油價格,今年公司煉油業務將出現凈虧損人民幣500億元。
在他看來,今年政府為緩解通脹壓力,對成品油價格實行了控制,因此中國的成品油價格并未完全反映出今年早些時候國際油價的攀升。這是造成中石油今年煉油板塊巨虧的重要原因。
“今年油價超過100美元/桶時,國內成品油價格肯定未能實現與國際油價同步,”有石油業內人士指出,“但因此中石油的虧損是否那么龐大就值得斟酌了,其目的令人懷疑,我認為中石油是在夸大虧損額!
據他透露,因為中石油是上下游一體化石油企業,因此其業務覆蓋上游勘探、中游煉化及下游銷售,“想要在各板塊間調節利潤是很容易的”。
舉個例子,在煉油板塊巨虧的同時,中石油的銷售板塊卻長期享受近1000元/噸的銷售毛利,這就很不正!薄
對此說法,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等均表示認同。
巨虧涉嫌夸大
此前,中石化的“政策虧損說”也曾引發爭議。當時中石化每年都獲得中央財政百億元以上的補貼。中石油只是中石化的故技重施。
根據現行成品油定價機制,當國際市場三地原油價格連續22個工作日平均移動價格變化超過4%時,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可相應調整汽柴油及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價格。
“然而今年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國家發改委卻出于緩解通脹需要,并未嚴格執行成品油定價機制,或者說,調價幅度遠低于國家油價漲幅,因此原油價格上漲的很大一部分壓力只能煉油企業自己承擔”,中石油旗下煉廠負責人坦言。
他舉例說,4月6日國家發改委上調汽油價格500元/噸,柴油價格400元/噸,調整幅度接近7%,被稱為是史上第二大漲幅;而同期國際油價已上漲了14%以上,而且這次漲價還是在國際油價已上漲近一個月后才實施的,提價之前的成本是要由煉油廠負擔的。
“正因如此,今年國內煉油廠生產積極性普遍不高,到9月底時國內很多煉廠的開工率尚不足80%”,廖凱舜說。
但上述業內人士卻指出,中石油夸大了煉油政策性虧損的規模。他表示:“中石油業務覆蓋了整個石油產業鏈,通過上下游一體化,完全可以調節各板塊利潤,達到盈利目的。油價波動對其造成的虧損絕不至500億之巨!
來自易貿資訊的數據證實了這點:4月1日,93#汽油山東地煉出廠均價為8725元/噸,而當地93#汽油的最高零售限價卻達9376元/噸,兩者價差為651元/噸;4月2日90#汽油浙江地區地煉企業出廠價僅為7980元/噸,而當地90#汽油的最高零售限價卻達8890元/噸,兩者價差達910元/噸。
“中石油是將部分甚至大部分利潤轉移到了銷售板塊,從而讓煉油板塊陷入了巨虧!鄙鲜鋈耸勘硎。
對此,國家發改委應該是心知肚明。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一份文件中明確指出:“要求中石油、中石化發揮石油企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機制作用,平衡內部各板塊利益關系,緩解煉油企業困難。”
定價期待放開
近期國內很多加油站都開始實施限購,此時中石油拋出“油價致虧說”無疑增加了各界的不滿。
“此次油品供應緊張是現行定價制度弱點的再次暴露,它完全不考慮國內的供需情勢,”廖凱舜說,“事實上國內成品油供需絕未達到 油荒 的程度,只是因為供需比較緊張,批發價格與零售價格倒掛,導致民營加油站難以獲得廉價資源罷了!
據他介紹,今年成品油價格長期沒有到位,導致中石油、中石化各煉油廠開工積極性普遍不高,且此前市場普遍預期國內成品油終端零售價格將要下調,因此經銷商庫存水平也處于低位。而且9月和10月正是農忙時節,終端用戶對柴油的需求旺盛。三重因素疊加,導致民營加油站油荒。
“此時,一些民營加油站在輿論上的大肆渲染兩大集團終止供油,從而擴大了全社會對油荒的緊張程度,于是囤油、多加油等油荒現象就在全國很多地區上演了!彼硎尽
對此,易貿資訊副總裁鐘健表示認同。他認為,現行定價機制除了調價周期過長等問題外,未考慮國內供需形勢也是其重要的問題。
“4月調價時,國家發改委有意錯過了春播,但這種舉措與現行定價機制的精神并不相符,這會造成市場對價格趨勢的錯位判斷,進一步扭曲市場的供需!币晃恢惺洕夹g研究院高層指出,“而國慶節后的降價,又忽略了秋收時節市場對成品油需求的增長!
上述高層認為,政府應逐步放開成品油的價格管制,讓企業自主定價,以避免現行定價機制屢屢出錯的尷尬。
“我不主張完全放開成品油市場,但打破寡頭壟斷,實現有限競爭格局是必須的。只有多油源、多渠道、多層次的成品油市場體系形成,油荒的尷尬才能夠徹底消失!鄙鲜龈邔颖硎,“政府管得太多不是好事!”
10月20日,周吉平表示,政府應考慮將來允許企業自主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