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報訊 (見習記者 張松源 記者 李楠楠 通訊員 穗工商) 記者昨日從廣州市工商局獲悉,近日廣州市內流通環節食用油抽樣檢驗顯示,剔除純標簽不合格,實物質量合格率為83.00%。部分花生油的脂肪酸未達到標準,從而“變身”為食用調和油。也有商家在標識上采用色差、小字體來誤導消費者將調和油當作食用植物油。此外,部分食用油短斤缺兩的數值高達允許量的13倍。
下半年合格率大增
近期,廣州市工商局對全市商場、超市、肉菜市場、批發市場、食雜店和個體經營戶所經營的食用調和油、食用植物油(包括花生油、芝麻油、玉米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櫚油)進行了抽查。該次共抽取43家生產企業的100批次樣品。其中,食用調和油45批次,食用植物油55批次。經檢驗,剔除純標簽不合格,實物質量合格83批次,實物質量合格率為83.00%。
記者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廣州市內食用油抽檢結果顯示實物質量合格率為48.3%。而昨日公布的下半年抽檢結果卻高達83.00%。
對此,廣州市工商局相關負責人解釋,主要原因是部分經銷商經過不斷的抽檢,越來越注重規范經營,在一定程度上杜絕了一些低劣食用油進入市場。此外,也有部分原因是本次抽檢的大品牌產品較上半年時略有增加。
標識不清誤導消費者
該次抽查的100批次產品中,除了14批次散裝樣品外,標簽單項合格率為69.8%。其中,有17批次食用調和油產品未按標準要求標示“食用調和油”。而有些企業則采用色差誤導消費者,“食用調和油”字眼使用與圖片相近的顏色,且字體較小,但將“花生油”等比較容易誤導消費者的字眼明顯標示,誤導消費者將調和油當作食用植物油。
此外,本次抽查還發現有8批次產品短斤缺兩。抽檢結果顯示,今年4月1日生產的“金牌好日子濃香壓榨花生油”,其生產廠家為廣州市增城益之元食用油廠,標稱凈含量為1.8升在實測凈含量中僅有1.439L,實測短缺量是允許短缺量的13倍。
目前,廣州市工商局已對檢測不合格的食品采取了下架、封存,立案查處等措施,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場。該次抽檢信息具體情況及不合格名單,市民可上廣州市工商局官方網站查詢(www.gzaic.gov.cn)。
知多D
購買食用油須知
1.看清每瓶油的標簽、品牌、配料、油脂等級、產品標準號、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食用油的貯存也有一定的期限,不宜過長。如發現油有異樣顏色,聞之有異味或加熱時出現過多的泡沫,且伴有嗆人的帶苦油煙味的油都是劣質油或變質油,不能食用。
2.看色澤。一般高品位油色淺,低品位油色深(芝麻油除外),油的色澤深淺也因其品種不同而使同品位油色略有差異。
3.看透明度。一般高品位油透明度好,無渾濁。
4.看有無沉淀物。高品位油無沉淀和懸浮物,黏度小。
5.看有無分層或絮狀沉淀現象。若有分層或絮狀物沉淀則很可能是混雜油。
6.聞。各品種油有其正常的獨特氣味,而無酸臭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