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 2011年底,僵持的房價終于顯現“破冰”趨勢,房價進入下跌通道。一時間,“中國地產黃金時代終結年”、“樓市拐點”、“地產寒冬”、“降價潮”……各種聲音齊聚樓市。
面對房地產行業調控的層層加碼、限購,中國房地產發展是否可以走出轉型與融合之道?保障房制度對房地產格局影響幾何?2011年12月2日,來自全國的約60位知名地產開發商和專家學者齊聚云南撫仙湖畔,論道地產。
觀點:“轉型的關鍵時期”
2011年收官之際,有關地產寒冬、樓市拐點、中國地產黃金十年終結、房地產轉型等言論甚囂塵上。
12月2日,約60位知名房地產老總或代表齊聚澄江撫仙湖畔,主題是:“過去一年房地產回顧與來年展望。”
記者注意到,今年10月份以來,一直僵持的房價出現了明顯破冰的跡象。以萬科、龍湖、中海為代表的品牌企業在北京、上海、杭州等重點城市推出大幅降價的項目。
論壇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向大家透露,不少地產商問他:“國際形勢這么低迷,有沒有可能再鬧一次大危機,政府再放松一把,再來一次‘危機拯救’?”樊綱一笑置之:“別做夢了。”
對于當下樓市,潘石屹一直在笑嘻嘻地表示著一貫的悲觀論調,“許多怕是過不了年了”。華遠總裁任志強則表示,“再撐六個月沒問題”。
“從近期企業表現來看,本輪降價尚有進一步蔓延的可能。”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執行總裁丁祖昱說。
“過去的十多年時間,中國地產走過了黃金時代。而現在,我們國家的房地產業,特別是住宅產業,確確實實面臨著轉型,而且現在是轉型和調整的關鍵時期。”中國房產協會副會長朱中一一再強調轉型關鍵期論調。
論調:“寒冷”還在持續
朱中一指出,“由于國家限購、限貸等政策的引導,對房地產市場發揮了積極變化,投資性需求得到明顯的遏制,不少城市房價下降,居民的購房心態與市場的發展趨于理性”。
會上,知名宏觀經濟學家、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用平常的語氣,為大家分析:“歐美經濟將在一個相對長的時間內持續低迷,但最終不會崩盤。”他還提出,要吸取歐美經濟危機的教訓,防止經濟過熱和泡沫化。“泡沫是一切危機的根源。房地產要鬧大泡沫,整個經濟就要出大事。”
易居中國董事長周忻則表示:“我們希望更多地通過市場化手段來調節。行政手段能調下來,但帶來的影響是多層次的。”
龍湖集團執行董事秦力奮表示,房價真的不是開發商一方能左右的事情,而是市場等多方因素。
當被問及“如何理解當下房地產困局?”時,上海復興集團董事長范偉沒有多說,只是向大家推薦了一本書,美國著名作家安蘭德的代表作《阿特拉斯聳聳肩》。
安蘭德在這本書中試圖說明,在對人性的缺點沒有充分的了解時,在財富還沒有達到無限充裕的時候,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顯然會給社會帶來災難。妨礙競爭、扼殺創意、執意維護既得壟斷利益的資本家是可恥的,而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賺取的金錢則值得尊重。
范偉的言外之意是,商場中的地產商們,好自為之?
博弈:地產轉型何處去
記者注意到,“房地產必須轉型”,幾乎是撫仙湖論壇上地產大佬們的共識。
朱中一表示:“房地產業轉型,應以住宅地產為主協調發展;房地產的開發建設模式應該由粗放型向經濟環保型方向轉變。”
對于“商業地產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嗎”的問題,上海證大房地產有限公司董事吳洋調侃道:“不要相信哥,哥只是傳說。”
吳洋見證過多起住宅地產轉向商業地產的失敗案例。“開發商做商業地產的目的是追逐資本,帶著住宅地產的觀念去做商業地產,急于追逐資本最大化,那會死得很快。商業地產需要至少八到十年時間來經營,需要像一個孩子一樣來精心培育。”
吳洋認為:十多年經濟發展,一線城市商業地產格局已定,目前已到提升格局的時候;而二線城市的格局也已基本完善,空間不多;剩下的三四線城市還正在發展當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去發展?”
會上,云南文化產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游煒風趣地表示,“房產商們不要太糾結,直接往我們這邊轉吧。”
談話間,游煒深信,地產和文化旅游的結合,將是地產轉型的最好路徑。“旅游地產不像房地產那樣,需要調控,還要被打壓,我們這個國家是鼓勵發展的。”
然而,在旅游地產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峰看來,旅游地產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第一,群雄混戰。第二,大地產小旅游現象是很明顯,掛羊頭賣狗肉。第三,經營模式比較單一,持續的盈利和綜合效益很難保證。最后,規劃主題缺乏創意。
無疑,對中國地產商們來說,接下來的一年,將會是更具挑戰性的一年,也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地產整合年。(趙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