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證券報 業內人士近日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石油特別收益金起征點的上調思路,一種是將目前40美元/桶的起征點提高至50美元/桶,一種是提高至55美元/桶。
分析人士認為,提高起征點無疑將利好擁有原油開采銷售業務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但也希望特別收益金能更加有效地發揮其調節利潤分配的作用,提高石化業整體盈利能力,同時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利好三桶油
現行特別收益金的起征點為40美元/桶,于2006年確立。根據規定,凡在中國陸地和所轄海域獨立開采并銷售原油的企業,以及在上述領域以合資、合作等方式開采并銷售原油的其他企業,均應按規定對因原油價格超過40美元/桶所獲得的超額收入,按5級超額累進從價定率的方式,按月計算、按季繳納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比率為20%-40%。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廖凱舜表示,“考慮到資源稅改革、人工成本上升、國際油價上漲等因素,原先設想是上調至60-70美元/桶之間。”
“先有成品油價格下調,后有新資源稅的實施,對于三大油來說都是負面消息。若提高特別收益金起征點,對三大油而言無疑是利好。”民族證券石化分析師齊求實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今年11月1日油氣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油企稅負也因此增加。國泰君安曾預計,新資源稅的實施將導致中國石油(601857)和中國石化(600028)2011全年稅前利潤分別下降6.41%和7.76%,中海油(00883.HK)盈利也將下降4.96%。為抵消稅負增加的影響,上調特別收益金起征點的呼聲也隨之漸起。中石油高層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希望政府考慮合并資源稅稅種,并上調特別收益金起征點。
據測算,若上調至50美元/桶,則油企少繳的特別收益金還不足以“彌補”新資源稅后多繳的稅收;若上調至55美元/桶,則兩者可基本相抵。
如何“抽肥補瘦”
石油特別收益金又俗稱“暴利稅”,征收初衷在于調控壟斷行業的高利潤,將生產原油企業的溢價收益收歸國家財政,再用以協調石油行業內部上下游利益,調節社會收入分配失衡。
“三桶油”年報數據顯示,2006-2010年三大石油公司累計上繳石油特別收益金3615億元。其中,中石油2310億元、中石化794億元、中海油511億元。
這些石油特別收益金是否有效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據了解,這些錢一般會用于補貼煉油虧損,但得到這些補貼的煉廠主要還是三大油的煉廠,不免有‘左口袋進右口袋出’之嫌。”一位業內人士這樣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而對于其余部分的用途,廖凱舜表示,石油特別收益金屬于中央財政非稅收入,納入中央財政預算管理,因此具體用途不清楚,要看國家的分配。中國證券報記者查閱財政部印發的《石油特別收益金征收管理辦法》發現,該規定只明確了征收辦法,并未規定特別收益金的具體用途。
“征收特別收益金是調控利潤分配的一種手段,有利于對全行業補貼和政策制定留一定余地。”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特別收益金用于補貼煉油虧損的較多,希望未來能夠更多一些分配到其他環節如改造油田裝備等,提高石化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此外,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石油特別收益金“要抽肥更要補瘦”。如何讓這些資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還需對特別收益金的征收、使用以及對消費者的補貼之間的連接機制進行更深入的考慮。 □本報記者 汪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