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05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林縣,因久旱無雨出現嚴重干旱災情。
這幾天,廣西多個地方普降暴雨,但地處桂西的田林卻依舊遭受干旱的煎熬。
據百色市和田林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披露,田林縣連續3年干旱,全縣共214條大小河流,目前超過200條處于斷流狀態,飲水困難群眾超過2.3萬人。
河流干涸數月
村民飲水困難
八桃河在八渡瑤族鄉八桃村蜿蜒,流經該村平樓屯。5月12日是星期六,這天上午,在校寄宿的歐玉芳和歐玉蓮姐妹從學校回到了家中。她們的父母在福建打工,姐妹倆和76歲的爺爺歐卜生在家生活。
八桃河3個多月前已經斷流,被干旱撕裂的河床上,還可見到干死魚兒的殘骸。沿河兩岸都是成塊的農田,但初夏的田里沒有一點綠色。歐卜生說,八桃河流經3個村,8個自然屯。他是喝這條河的水長大的,從小就在河里游泳、捕魚,兩邊的稻田灌溉也全靠這條河。許多與他一樣的村民,一輩子都依賴這條河生活。“我活了這把年紀,還是第一次看到八桃河斷流”。
八桃河平樓屯段有一個水潭,這里還蓄有半潭的渾水,水面上,一群鴨子在轉圈游著。水潭里的水是從河床底下慢慢滲出來的,這是附近一帶少有的水源之一。13歲歐玉芳很懂事,為了能在周末給爺爺多存點水,她和妹妹一大早就來到這里取水。她們并沒有直接從水潭里取水,而是用勺子從泉眼口一勺一勺地舀。“打了3桶水回去了,夠爺爺用一星期了。”歐玉芳說,水潭里水太渾濁,只能用來洗澡。
田地一片枯黃
裂縫寬過一拳
12日中午,在八渡瑤族鄉福達村平豐屯,村民韋顯道、韋杰兄弟正從者苗河里的一個深坑內引水澆灌甘蔗地。者苗河也在今年春節后開始斷流,附近村民飲水和灌溉用水只能靠河床內零星分布的水坑。
韋顯道兄弟倆承包了40畝荒地種甘蔗,一個月前已把甘蔗種下去,可直到目前還沒有發一株芽。兩天前,鄉政府給他們送來了一臺抽水機,希望能在雨季來臨前為他們保住這些蔗苗。“蔗苗大部分都腐爛了,如果下雨要重新補種。”韋顯道用手撥開泥土說。他連續查看了幾處地方,沒發現一根蔗苗發芽。
距平豐屯10公里的者苗鄉境內,者化河流經此地,3個月前也已經斷流。該鄉渭龍村平些屯,一片110畝的稻田因為干旱,土地裂開了很大的裂縫,禾苗已經是一片枯黃。許多農民反映,面對從未有過的大旱,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禾苗枯死卻無能為力,早稻大面積絕收已成定局。村民黃文金把拳頭放進裂縫里捅了捅說,這片稻田以前都是用者化河的水灌溉,此前,即使是在遭遇特大干旱的2010年也獲得了豐收。
說著,黃文金不自覺抬起頭,嘆了口氣。除了稻谷,他家種的油茶、八渡筍、玉米大部分都已經枯死。
自來水已停供
居民排隊取水
12日下午2時許,一輛送水車開到了者苗鄉政府門口,這里的人們早已自覺排起了長隊,居民們拿著各式容器,等待取水。者化河斷流后,除了該鄉的7個行政村,鄉政府所在地的居民也都靠送水維持日常生活。居民王建林說:“一天一桶水,煮飯炒菜都用完了,洗衣洗澡就別奢望了。”
當天下午3時許,天空突然間陰云密布,幾聲響雷之后,下起了雨。者苗鄉街上的居民黃麗芳迫不及待地拿著水桶到門口接水,可不到10分鐘,雨就漸漸小了下來。“這點雨還沒打濕地面,不知道又要等到哪一天才能再下。”黃麗芳一邊說,一邊把空水桶提回家里。
在者化河的中游,河床里建了一個壓力池,鄉政府及街上群眾都靠這個壓力池供水。者苗鄉黨委書記梁尚總說,今年3月份者化河斷流后,該壓力池已經沒辦法供水。上個月,田林縣水利部門投資5萬多元對壓力池改建,抽取河床深坑里的水蓄到池里。兩三天后,者苗鄉街道上的大部分居民可望用上自來水。
地質構造特殊
打井十分困難
5月13日,廣西南寧、玉林、梧州、貴港等地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或短時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多個地區已經緊急發布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嚴陣以待做好各項災害防御工作。但記者當天在田林采訪時,該縣仍然是烈日炎炎,一路上不斷遇到有人背水、找水。
近日,自治區防汛抗旱指揮部、水利廳、國土廳、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抽調技術人員及設備,緊急趕到田林勘查水源,專業技術人員到路城、板桃、定安、八渡等重災實地勘察。
廣西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黃先波稱,田林大多數鄉鎮屬于土山地區,水源主要以地表水為主,特有地形地貌和土層結構,使得當地沒有斷層破碎帶的地質構造,打出井水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