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貴州省普定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邀請,著名散文家、《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梁衡于12月3日至6日深入到貴州普定縣采風,體味歷史文化,尋找創作靈感,旨在創作一篇反映普定歷史底蘊和時代風貌的文學作品,打造一張普定文化新名片。
梁衡參觀奇石館
貴州省普定縣是云貴高原上一顆璀璨的夜郎明珠,穿洞文化的發祥地,境內被史學界譽為“亞洲文明之燈”的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昭示著在16000多年前,人類就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得天獨厚,四季如春的地理環境,盡顯出普定一直是宜居宜業,生命蓬勃的一方福地。在一萬多年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在這萬山綠遍郁郁蔥蔥的100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漢、苗、布依、仡佬、彝、白等民族相互融合,和諧共存,攜手從蠻荒走向文明,留下了一串串鮮活的印跡。得益于穿洞遠古文明的濡養,普定人文底蘊一脈四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水系和民族分布,孕育出了“穿洞文化、屯堡人家、朵貝茶文化、原生態民族風情”四大別具一格的品牌文化。如果說穿洞文明點燃了亞洲人類希望之燈,苗族刺繡是破譯先民生生不息的生命密碼,那西路花燈則是屯堡人開邊拓土的文化縮影,而“天問禪茶”無異于是對生命回歸的大徹大悟。普定,表里山河,自成一品,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風光獨特、熠熠生輝的夜郎明珠人間仙境。景色旖旎的河谷泛花讓人流連忘返,晶瑩碧透的夜郎湖上小三峽幽深迷人,層林盡染的楓林火焰山原始依然,天高云淡的普屯壩云中大草原任你馳騁,美輪美奐的馬場石更折射出億萬年的沉淀滄桑……普定集南國山水北國風光于一身,神奇而美麗。由于歷史原因,普定像一位美麗的少女,養在深閨人未識,尚未被外界所知曉。為了借助名人效應,提升普定在全國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打造普定文化品牌,經過精心策劃和籌備,普定決定邀請著名散文家梁衡前來采風創作,為普定文化宣傳助陣。
梁衡與普定的農民朋友
梁衡是我國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任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等職。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記者協會全委會常務理事、人教版中小學教材
總顧問,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他的散文《青山不老》、《跨越百年的美麗》、《夏感》、《海思》、《夏》、《覓渡,覓渡,渡何處?》等作品入選中小學語文教材。是作品入選語文課本最多的作家之一。
梁衡在云上草原采風
梁衡在云上草原采風
在三天的采風過程中,梁衡深入普定城鄉,走進穿洞古人類文化遺址,探尋“亞洲文明之燈”的厚重與悠遠;走進如火如荼的城鄉建設工地,感受“時不待我,只爭朝夕”的時代腳步與精彩華章。梁衡表示: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是推進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一個地區的發展,不僅需要良好的資源稟賦,更需要人文內涵來襯托。普定只有以現代文化為引領,推動地方文化的開放、吸收、創新、融合,用時尚元素重新包裝傳統文化,打造普定自己具有唯一性、獨特性、排他性、壟斷性的優勢,才能讓普定文化走出貴州,為外界所認知,所接受,所吸引。他愿通過作家的獨特眼光,用手中的筆,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普定的歷史文化和時代變遷,為宣傳普定,推介普定,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普定、認識普定、走進普定而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