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從16樓(紅圈處)墜下
樂樂就掉在這個花臺里
如果一個人墜下16樓,中途沒有雨棚、大樹等物體緩沖,摔到3樓必死無疑。
昨日凌晨,高新區石橋鋪馨夢園小區三單元,4歲男童樂樂(化名)從自家16樓陽臺徑直摔到3樓屋頂花臺,竟然奇跡生還!
專家表示,樂樂在墜樓過程或著地時,肯定是緩沖物救了他的命。
全身10多處粉碎性骨折
昨日上午,重慶晚報記者趕到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在燒傷整形科病房看見樂樂(化名)戴著氧氣罩,呼吸急促。由于樂樂額頭摔破,醫生為他貼著紗布,血跡依稀可見。
病床兩旁,分別坐著樂樂的爸爸和媽媽。只要有人問起孩子如何受傷,夫婦倆就會忍不住抱頭痛哭。
樂樂的主治醫生傅躍先教授介紹,樂樂除了股骨、盆骨、橈骨、腓骨、肋骨等10多處粉碎性骨折外,全身還有多處皮膚軟組織挫裂傷、肺挫傷伴氣胸、閉合性腹部損傷、顱腦損傷等。
傅教授稱,目前經過全力搶救,樂樂雖然尚未完全脫離生命危險,但生命體征已恢復平穩。
“太不可思議了,孩子從16樓掉在3樓屋頂花臺,竟然能夠活下來,簡直是奇跡。”傅教授至今都不敢相信,樂樂從16樓陽臺跌落到樓下一棟3層高的屋頂上,相當于13樓到地面,按照每層樓3米高計算,相當于從39米空中摔到地上,樂樂從這樣的高空摔下,竟然奇跡般活了下來。
孩子凌晨莫名墜下16樓
樂樂的媽媽張女士稱,她和丈夫都是安徽省人,多年前就來重慶做生意。目前,他們在馨夢園三單元買了一套房,定居重慶了。
“到現在我都不清楚娃兒是怎么掉下樓的。”張女士回憶,前日晚,樂樂在客廳耍,后來就在沙發上睡著了,她看樂樂睡得很香,也沒有喊醒他,就讓他在沙發上,自己和老公到臥室睡覺。
大約昨日凌晨3時,她起床上廁所,發現樂樂已經不在沙發上,她立即到樂樂的臥室看,床上也沒人。隨后,她又看客廳大門,發現防盜門是反鎖著的,樂樂根本出不去。
見樂樂無緣無故消失了,夫婦倆立即打開屋子里所有電燈,包括生活陽臺和小儲物間,滿屋找遍后,仍然沒有兒子蹤影。
就在這時,夫婦倆都想到樂樂會不會從客廳陽臺墜樓?于是,夫婦倆趕緊跑下樓,但在底樓還是沒有找到樂樂。隨后,他們又跑到隔壁3層小樓屋頂,不愿看見的一幕出現了:樂樂倒在3樓屋頂花臺里,身旁流滿鮮血,身子冰涼,不省人事。
張女士稱,她當即被眼前一幕嚇昏了,好在丈夫比較鎮靜,將樂樂抱上車,火速送進兒童醫院。
張女士說,樂樂在沙發上睡覺時脫了外衣,但他們發現樂樂時,卻穿有外衣。樂樂究竟是什么時候墜樓,為何要墜樓,至今都是一個不解之謎。
更多關于墜樓的細節,夫婦倆均不愿透露。張女士一個勁地表示,樂樂并不調皮,很乖,怎么會翻出陽臺呢?
墜樓現場讓人背心發涼
樂樂的主治醫生傅躍先教授回憶,昨日凌晨4時左右,樂樂進醫院時,渾身是血,血壓較高,心率較快,已處于休克狀態。他們聽說樂樂是從16樓墜下,感到傷情異常嚴重,立即對樂樂進行了一系列搶救,并立即召集骨科、神經外科、胸心外科、肝膽外科等科室的專家大會診,實施了抗休克等系統搶救治療。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趕到馨夢園看到,樂樂墜樓現場看后讓人毛骨悚然:樂樂所住的樓與隔壁3樓平臺水平距離4米左右。如果樂樂自由落體摔下來,就會摔在兩樓之間的水泥地上。樂樂可能在陽臺上猛力向外跳,才能呈拋物線狀落到隔壁3樓屋頂。
樂樂落下的3樓屋頂,更令人窒息———樂樂正好掉在花臺轉角處一塊面積不到0.5平方米的泥土中,被砸的泥坑依稀可見。
重慶晚報記者在現場看見,花壇里,一棵直徑兩厘米的小樹,樹枝被打斷,樹干被砸開一分為二。緊鄰樹干不到5厘米的地方,就是一根直立長約20厘米的鋼制水管。地上還留有一雙黃色的童鞋。
如果樂樂墜樓時沒有向外跳,如果落下的地方不是花壇泥土中,如果他身體稍微偏5~10厘米,頭部、胸部等直接撞擊在花壇的水泥邊沿,或者直立的水管上,后果都不堪設想。
泥土和小樹救了他一命
“如果孩子住10樓以下,跳下必死無疑。”在場的小區保安及鄰居們紛紛表示,好在樓層高,孩子向外跳時,才有機會落到另一樓屋頂的花臺里。
小區保安介紹,由于發生在凌晨,且夫婦倆沒有報警也沒有撥打120,而是用私家車緊急送往醫院,因此,發生了這樣大的事,小區還很少有人知道。
“是不是大人不在家,娃兒醒來著急了才跳樓哦。”“太不敢想象了,孩子受了多大的罪呀!”現場,鄰居們根本不敢相信,樂樂是從16樓掉下來的,從陽臺往下跳時,還猛力向外蹦。
人們紛紛對樂樂墜樓表示費解。他們說,按道理,一名只有4歲的娃娃應該隨時隨地在父母的視線范圍內,怎么會無緣無故爬上大人都很難爬上的陽臺欄桿?難道是夢游?
“肯定在墜落過程中,有泥土、樹木等物體緩沖。”傅躍先教授表示,正是松軟的泥土和小樹,分解了很多沖擊力,救了樂樂一命。如果樂樂落地時,頭部和胸部直接與花臺水泥邊沿和鋼制水管接觸,都可能當即死亡。
孩子活下來希望很大
傅教授介紹,雖然樂樂全身10多處粉碎性骨折,肺等臟器挫傷嚴重,但目前已經恢復了意識。樂樂進醫院時,處于重度休克狀態,如果再晚十幾分鐘,可能回天乏術了。
“如果孩子安全度過感染關,其他臟器功能能正常運作,不發生感染衰竭等意外,孩子活下來的希望很大。”專家表示,根據樂樂目前的精神狀況和生命體征,專家們很有信心。
昨日下午5時,樂樂被推進手術室,手術專家對他進行了部分骨折固定復位。專家表示,樂樂病情進一步穩定后,還將為他全身多骨折部位進行固定復位手術。樂樂受傷太嚴重,康復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痊愈后,可能因為骨折等因素,留下行走、手部運動等功能障礙。
你的孩子還小
需要一雙大手呵護
官毅
動物學家觀察發現,每當太陽升起,非洲羚羊睜開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準備奔跑,隨時逃避陸地上跑得最快的獵豹或兇狠非洲獅的追捕。事實上,為了不至于成為草原上掠食者的盤中餐,包括羚羊在內的草食動物,進化中練就了一個本領———幼崽剛出生就會奔跑。
幸運的是,人類不是羚羊,我們周圍沒有危險的肉食動物時刻覬覦著,襁褓中的孩子不必具備奔跑的能力,換言之,我們的孩子生活在溫情的人類社會里,他們還不需要過早自我保護。
周圍沒有獵豹和非洲獅,并不意味著沒有危險,人類發明的一些東西,往往成為傷害自身的元兇,譬如,汽車造成的車禍。
孩子眼中,一些都那么讓人好奇,因此,孩子面前,危險的東西有時讓你意想不到,譬如本報昨日11版報道從孩子肚子里取出來的硬幣圖釘電池紐扣大頭針等等,譬如,今天我們報道的砸傷孩子的電視機,甚至陽臺欄桿外面黑漆漆的夜色。
孩子身邊,應該有一雙父輩溫暖的大手,時刻關愛著,呵護著,引領他們慢慢長大。其實,你也明白,你的孩子并不是一只奔跑的小羚羊。(黎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