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醫院兒科病房中腹瀉的患者明顯增多。據介紹,這多數是由輪狀病毒感染引起的秋季腹瀉,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每年9月到次年1月是秋冬季腹瀉的流行季節,其中10—12月是高發期。輪狀病毒腹瀉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胃腸道感染性腹瀉,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中,尤以1歲半以下的嬰兒多見,病情嚴重、病程較長,是秋冬季小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兒童感染輪狀病毒后,一般出現以急性胃腸炎為主的臨床癥狀,即水樣腹瀉,伴有發燒、嘔吐和腹痛,腹瀉物多為白色米湯樣或黃綠色蛋花樣稀便,有惡臭,嚴重者可因脫水及肺炎、中毒性心肌炎等并發癥導致死亡。如孩子出現腹瀉,要馬上到醫院就診,判斷病因。如果大便呈稀糊狀,有黏液或血,一般由炎癥引起,如腸炎、細菌性痢疾等;大便呈稀糊狀,有奶塊,屁很臭且腹脹,則可能由消化不良引起;大便呈水樣蛋花狀,應考慮是輪狀病毒性腹瀉。有了初步判斷,再結合化驗結果,就能判斷原因,對癥治療。
寶寶腹瀉多因飲食不衛生。奶瓶要及時清洗,可多買幾個輪流使用,用完上鍋蒸一蒸;入秋后,氣溫降低,孩子睡覺容易著涼,要注意腹部保暖,可以將寶寶的衣服扎在褲子里,或穿些高腰、護臍的衣物;另外,還要給寶寶按醫囑吃藥,多喝水,調理好飲食。平時如出現腹瀉征兆,可先服用適量思密達來緩解或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