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州人民政府網消息 尋歷史痕跡,訪苗疆古道。2012年3月11日,受省文化廳的委托,貴州大學人文學院院黨委書記安明剛、院長陶渝蘇、副院長金穎若率“古苗疆走廊”課題調研組楊志強、張曉、劉鋒等專家、學者一行17人到黔東南州開展東線調研工作。調研組除了在凱里調研外,還將到施秉、黃平、鎮遠3縣進行調研。
3月12日上午在黔東南州文化體育局三樓會議室召開凱里調研座談會,座談會由黔東南州文化體育局副局長楊祖澤主持。參加凱里座談會的學者有:黔東南州社科聯主席陸景川,黔東南州作協主席韋文揚,凱里學院教授傅安輝、劉宗碧、副研究員曾祥慧,黔東南州民族研究副所長、副研究員龍初凡,黔東南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粟周榕,黔東南州文物局文物保護與利用科科長胡巍巍,州文化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劉仕海、館員潘璐璐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
座談會首先由貴州大學楊志強教授作引題發言,楊志強教授說,“古苗疆走廊”,從地域空間上看,指的是明代以后正式開辟的古驛道。這條驛道從湖南省境內常德沿水陸兩路溯沅江而上,經桃源、辰州(沅陵)、沅州(芷江)、晃州(新晃)等地進入貴州。到貴州后,過平溪(玉屏),到鎮遠改行陸路,經偏橋(施秉)、興隆(黃平)、清平(凱里)、平越(福泉)、新添(貴定)、隆里、貴州(貴陽)、威清(清鎮)、平壩、安順、普定、關索嶺(關嶺)、安莊(鎮寧)、安南(晴隆)、普安等地進入云南。到云南后經平夷(富源)、沾益、曲靖、馬龍、楊林(嵩明)至云南府(昆明)。驛道全長2600里,貴州境內約1180里,是元明到晚清時期數百年維系西南與中原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的大動脈,其沿線及周邊地域,留下了厚重而多樣的歷史文化積淀,并且民族及民族間的互動頻繁而復雜。因此,不僅具有歷史學、民族學等多學科的理論研究價值,并且有文化產業開發價值。
座談會上,專家學者們發言踴躍,討論熱烈,學者們結合各的專業知識表達了自己的學術見解,并形成了共識。
最后,安明剛書記和陶渝蘇院長對黔東南州文化體育局組織這次調研座談會表示衷心感謝。楊祖澤副局長表示,“古苗疆走廊”課題研究很有價值,黔東南州文化體育局愿盡所能為課題組在黔東南的調研工作提供幫助,希望貴州大學與黔東南文化體育部門有更多的、多方位的合作。
此次座談會,達到了課題調研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