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線訊 “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最早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的“民生”一詞,其樸素的民本思想最直接的體現就是積極關注民之生計。
過去五年,我省各級黨委、政府把工作立足點定位在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上,始終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隨著一系列重大民生政策的出臺,一件件民生實事的推進實施,使人民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民生問題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展。民生問題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也是重要的政治問題、文化問題、社會問題。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更好地讓人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斷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發展潛力和幸福指數。“為群眾幸福而發展,把推動發展與改善民生緊密結合起來,全力創造促進人民幸福的經濟增長。”省委書記栗戰書精辟闡述發展惠民、科學發展的執政理念。
一組數據,為發展惠民提供了最好的注腳:
2011年,貴州經濟增長15%,創造了20多年來的最高增速,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6.6%,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9.4%,雙雙超過GDP增幅。體現GDP轉化為居民收入和福利程度的“GDP含金量”,更在全國排名第五。
2011年,十大民生工程投資650億元,占了我省財政收入的“半壁河山”。今年,十大民生工程投資增加到900億元。“民生財政”、“民生預算”,鋪就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指數的康莊大道。
貧窮與落后,是貴州當前面臨的主要矛盾;科學發展,后發趕超是貴州當前的主要任務。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發展惠民,改善民生面臨諸多挑戰,也由此具有了極為豐富的內涵。
改善民生,就是要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作為“第一民生工程”,2011年,我省扶貧攻堅強力推進,60萬農村貧困人口脫離貧困,開始向小康邁進。
改善民生,就是要不斷提升社會公共服務水平。2011年,我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7.1%,人口預期壽命達到73.45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增加180元。新建、改造鄉鎮敬老院180所。
改善民生,就是要不斷促進社會公平。2011年,農村危房改造40.3萬戶、新開工建設城鎮保障性住房、改造各類棚戶區(危舊房)23.96萬套(含貨幣安置),以及廉租住房租賃補貼的發放、城市低保和農村低保保障標準的提高,讓公平與正義的陽光灑滿貴州大地。
改善民生,就是要不斷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發展的機會。2011年,四大教育攻堅工程啟動,各級各類教育不斷完善,一系列擴大就業措施的實施,城鎮新增就業28萬人,創歷史新高。
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傾聽和回應人民群眾的呼聲,改善民生方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2011年,來自基層人大代表的建議,促成了提高村醫待遇、農村低保季節性缺糧戶救助制度等惠民政策的出臺,成為我省著力改善民生,創建“幸福貴州”的亮點。
“十二五”時期,是我省在更高起點上推進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五年,切實改善民生被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國發2號文件的出臺,又為我省加快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搶抓金燦燦的機遇,履行沉甸甸的責任,以“共享式發展”促進“包容性增長”,實現加快發展與改善民生的統一,創造促進人民幸福的經濟增長,需要我們進一步知民情、順民意、解民憂、增民利,努力做出讓群眾看得清、摸得實、感受得深的民生業績,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平、更加和諧,以進一步激發全省各族人民熱愛貴州、建設貴州,推動我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