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日電 題:重啟四萬億言過其實 中國穩增長不走舊路
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規劃出爐以及近期獲批項目相關細節逐一浮出水面后,中國應對當下經濟過快下滑風險的思路已基本明晰:在外需持續不振的情況下,“穩增長”的著力點依然在于穩住投資。但考慮到通脹抬頭和過剩產能繼續擴張的壓力,大規模的刺激政策將不會再度上演。
發改委副主任杜鷹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強調中國將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他表示,中國經濟當前狀況總體是良好的。通過結構性減稅、促進消費、把信貸和投資保持在合理規模和穩定出口等措施,中國經濟將能夠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
過去一周,伴隨著中國加快項目審批速度消息的傳出以及湛江市長激動親吻批文的照片瘋傳,各方對內地新一輪經濟刺激計劃的關注持續升溫。有機構預測,一場規模堪比2009年的投資盛宴即將上演。
中國即將“開閘放水”的論斷,源自“發改委單日放行百余項目”、“湛江鋼鐵基地等停滯多年項目獲批”等信息的支撐。但據中新社記者了解,這些“證據”較事實均有一定偏差。
國家發改委有關官員表示,5月21日獲批的所謂“百余個項目”其實只有九十多個,且都和控制溫室氣體的清潔能源機制(CDM)有關。
他指出,上述項目和政府投資關系不大,之所以會密集出現,是因為CDM“大買家”歐盟對項目續存提出了“必須在2012年12月31日前注冊”的限制條件。
近期獲批的鋼鐵項目,也不僅僅是過剩產能的簡單擴張。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日前表示,湛江項目的獲批是基于“減量置換”的前提,總體看不會新增產能。
相關官員也強調,把鋼鐵項目向沿海轉移,符合降低成本優化布局的結構調整策略。此時放行該項目,完全是因為“流程已走到這一步”,非刻意之舉。
事實上,官方近來針對穩增長布局,亦可看出本輪政策措施和三年前的不同:
從總量看,目前財政資金投入的“當量”并無法和當年的四萬億相提并論。目前,已有6個部委先后出臺細則,為民資“開門”。官方希望以此激發民資活力,使其成為將社會總投資維持在合理規模的重要力量。
從操作講,相比于全面“放水”,此番穩增長的彈藥更多是以“點射”的方式打出,“5000億提升水質”、“1700億節能減排”等項目近來的陸續推出,顯示官方正努力控制投資方向,在滿足穩增長要求的同時亦兼顧調結構需求。
中國國務院5月30日討論通過的《“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正是上述思路的體現。財政部長謝旭人說,發展節能減排等新興產業前期研發投入大,風險高,規模化生產需要大量投入,在這種情況下,財政政策的支持將起到關鍵作用。
從穩增長角度看,曾經帶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房地產、汽車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驅動力已經大不如前。當前,中國特別需要新的產業帶動,支撐新一輪經濟增長。
從今天起,節能平板電視和節能空調推廣也將正式啟動,中國官方通過為每件產品提供100元至400元不等的財政補貼,預計將拉動消費13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