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訊 食品安全問題已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近日,國家工商總局通報的今年上半年在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情況顯示,查辦食品違法案件達1.5萬件。國家工商總局表示,今后將重點采取涵蓋流通領域、監管水平、誠信自律體系建設、監管體制創新等方面的四項措施,力保食品市場消費安全。
對此,食品安全專家、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前很多標準的制定審核和最后的執行都是由質監局來管理,監管和執行在一個體系之內,因此不可能實現很好的監管效果。
在提高食品安全執法水平上,國家工商總局規定,各級工商機關將嚴格把好食品經營主體準入關,強化食品經營主體經濟戶籍管理和信用分類監管;嚴格監管食品質量,強化食品抽樣檢驗和快速檢測工作;嚴格規范食品經營行為,強化基層工商所日常巡查監管和案件查辦工作。
在提高安全監管效能上,國家工商總局規定各級工商機關將結合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實際,建立健全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執法機制、經營者自律機制和食品安全可追溯機制、部門協調協作機制、社會監督機制,切實構建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切實完善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信息化網絡體系、食品安全電子監管體系、食品抽樣檢驗體系以及基層基礎建設和能力建設體系,嚴格監管執法的規范管理,加強監管執法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效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今年以來,國家工商總局對2012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及時制定下發了 《2012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工作方案》和《關于認真做好2012年流通環節食品抽樣檢驗工作的通知》,對開展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治理整頓和抽樣檢驗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
對于地溝油、非法食品添加劑等問題,國家工商總局表示,將繼續開展農村食品市場、乳制品市場、打擊流通環節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食用油市場以及打擊非法經營 “地溝油”專項整治執法行動,并且在加強食品經營著誠信自律體系方面將會加大力度。
董金獅表示,食品經營者誠信體系的建設要分三個方面去完善,經營者自身必須要有合理的資質,合格的經營手續,另外,經營者要解決好臺賬問題,提供一個合法的依據,最后對于市場管理者而言,也要完善自身體制。“現在農貿批發市場和超市都存在安全隱患,產品質量可信度低,有些貨品甚至沒有明確的來源。因此,食品經營者這一群體的力量,在繼續完善誠信自律體系過程中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