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11點30分許,艷陽高照,清水江畔錦屏與天柱兩縣交界處的黃哨山上,一位優秀的年輕基層領導干部倒下了。
這天,他翻山越嶺徒步去茅坪鎮下寨村塘稿組檢查計生工作,在途經黃哨山時,突發心肌梗塞,不幸殉職,年僅37歲。
一顆愛崗敬業、貼近百姓的心臟就這樣永遠地停止了跳動。
他,就是錦屏縣茅坪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劉坤強。
無論把什么工作交給他,他都會把它做得漂漂亮亮
十多年里,茅坪鎮政府有一間辦公室,一個高大的身影一直在那廢寢忘食、默默無聞地工作。不要說是白天,就連晚上也沒放過,而且是經常性的通宵達旦。
劉坤強,曾經的主人,就在這普通的辦公室里,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做著計生、農機、社會管理等工作。平凡?是的很平凡,但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便是真正的不平凡。
忙,對于劉坤強來說是常態。他做普通工作人員是如此,任副鎮長更是如此。茅坪鎮政府分工,他主管計生、民政、國土、農機、城建、科技、工業、電力工作,此外他還兼著鎮計生辦主任、鎮農機辦主任。一系列重要工作,作為分管鎮長,劉坤強重任在肩。對于人少事多的茅坪鎮來說,工作中他既是指揮策劃者,又是具體辦事員。
2011年8月,劉坤強被明確為副鎮長候選人后,鎮里將全鎮的扶貧整鎮推進工作交給了他。這是一項棘手活。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對象是全鎮各村的低保戶、特困戶、困難戶,再加上時間要求比較緊,年底必須完成任務。他自領到任務后,就立即組建工作組開展工作,一戶一戶地登門核實情況,一戶一戶地登門做動員工作。在建設過程中,他可是忙壞了,上午在這個村檢查進度,下午到那個村查看質量;今天幫東家協調水泥、沙子,明天為西家挑磚、砌墻。幾個月的努力,任務超前并高標準地完成了。
然而,劉坤強在完成突擊任務的同時,從沒忘記自己的主業。他自2002年就任鎮計生辦主任以來,從沒有辜負組織對他的信任和希望,做出了響當當的成績。從2006年起,連續5年全縣一等獎。
茅坪鎮計生工作已成了錦屏縣的標桿。
茅坪鎮是新建鄉鎮,2002年劉坤強剛到任計生辦主任時,辦里的工作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檔案殘缺不全,信息模糊不準。辦里只有他和資料員兩人。為了改變面貌,他勇挑重擔,一心撲在工作崗位上,白天下村搞外業,晚上回鎮建內帳。常常加班到深夜,中午都很少休息過,同事都說他是“起三更,睡半夜,兩頭見星星”干部。
今年正月初六,劉坤強在新建村不慎受傷,鮮血直淌。他沒有馬上回鎮里治療,而是捂著受傷的手指,強忍著疼痛,繼續耐心地做計生對象戶的工作,與其探討脫貧致富路子。晚上他在鎮衛生院作了簡單的處理,第二天又帶著傷下村了。由于傷口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引起感染化膿,好長時間才慢慢痊愈。
2011年6月,貴州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全面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確保實現“雙降”目標的意見》后,他就把目標放在這項工作的管理上,沒有星期六、星期天,沒有節假日,確保了“雙降”目標的實現。他的概念是,單位就是家,生活就是工作,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快樂。
今年4月,為了迎接省、州計生工作檢查,凌晨4點鐘,劉坤強就起了床,一個人在辦公室里翻來覆去地把資料核查一遍又一遍,生怕失誤出差錯。
劉坤強生命最后一刻,依舊沒有忘記他的工作。4月16日,黃哨山上,他的身體已越來越不行了,從鎮里趕到現場的鎮計生站站長吳松桂見狀,勸他快給家里人去個電話。他沒有打,而是喘著氣斷斷續續向其吩咐工作。他對吳松桂說:鎮派出所劉所長愛人的計劃生育節育獎,已跟縣計生局對接好了,抽時間帶她去辦了……
他心里裝著的是群眾,為群眾他總有忙不完的事
記者在茅坪鎮采訪時,沒有誰不為劉坤強哽咽哭泣。他們都說劉坤強的心比女人的心還細,一心都想著為計生戶做事。2009年11月,宰大溪村村民龍守畢夫婦生育第二胎后,就雙雙外出了,因兩胎都是女孩。劉坤強千辛萬苦把龍守畢夫婦找回來按規定做了節育手術。其家庭生活困難,手術后,劉坤強為其爭取了650元的低保金,這個數字在全鎮還是比較高的。
劉坤強衣兜里那本“民情日記”,記的都是老百姓的事,誰家啥時生了孩子,哪個婦女做了節育手術,哪家生活上有困難,一清二楚。
茅坪鎮有16戶獨生子女戶,17戶兩女結扎戶。劉坤強一直把他們當作好朋友,待他們如家人。無論是生活、生產他照顧非常周到。新建村四組兩女結扎戶周章華感受最深。他說:劉鎮長每次到村里來都要去看他,每次都要幫他帶些必要的物品來;每次回鎮里前,也要去打個招呼,問還需要什么東西,下次好給一并帶過來。
2003年的一個晚上,劉坤強得知宰大溪村計生戶周錦英肚子疼痛難忍后,連夜找車將她送到縣醫院,并墊付了300元的醫藥費。
2008年雪凝災害期間,劉坤強一人扛著大米等生活必需品來到二女戶龍先培和獨生子女戶龍躍燈、龍躍金、龍先浩家慰問,“四龍”緊緊握著他的手說:“這樣大的雪,劉主任還來看我們,你真是我們的貼心人呀!”
來自浙江因未到法定年齡懷孕的周莉麗來到茅坪鎮其男友家。劉坤強上門勸其做手術,周莉麗想不通,跑進廚房抓起菜刀想自殺,劉坤強一個箭步沖過去,奪下了她手中菜刀,避免了一場悲劇發生。由于人生地不熟,周莉麗在縣城做手術期間,劉坤強擔心她被欺負,就陪她一起去取錢;劉坤強知道浙江人不吃辣,就親自去飯店為其炒來沒有辣椒的菜。“我違反了計劃生育政策,他對我如妹妹一般,真讓我永生難忘。”周莉麗說。
2005年,劉坤強被派駐茅坪鎮新建村任黨支部書記。新建村是茅坪最大的貧困村,居住十分分散。為了掌握該村情況,到任不久,他就跑遍了全村組組戶戶,幫助群眾發家致富,與群眾交朋友、結兄弟,在該村打了四個“老庚”,和當地群眾打得火熱。春耕大忙季節,他每天第一個來到田間與群眾一起插秧,一直到全村實現滿栽滿插。閑時,就與群眾一道發展生產奔小康,目前,新建村已有糖果加工戶一戶、食用菌培植專業戶兩戶、養殖專業戶三戶、香橘種植大戶十多戶。劉坤強用他愛民之心換來了新建村百姓的幸福。
37歲的劉坤強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劉嘎佬”(土語:老頭子)。在收拾他的遺物時,他的宿舍里地上放著一雙濕透了的沾滿泥土的膠鞋,桌子上放著一個灰色小臉盆,盆里裝著一把塑料梳子、一把牙刷、一支牙膏,一個鋸成半截的礦泉水瓶就是他的漱口缸。多么的樸素,這是一位共產黨員高尚情操的真實再現。
劉坤強一直把樂于助人當做是一種最為快樂的事。由于他家庭困難,平時他身上很少揣到百元以上的現金,可是他經常是10元、50元不等地送給他關愛的計生戶,當兜里現金送完了,他就對大伙說:今天沒錢了,下次來時再給大家吧。同事勸他老這樣做受得了不,他總是說不要緊,夠吃就得了。自參加工作以來,他從不向鎮里提過任何要求,他妻子沒有工作,憑他的地位和能力,完全可以在鎮里找些零工做,但他沒有。
這就是一個舍小家,為大家的堂堂男子漢劉坤強。他從未叫過一聲苦,從不喊過一聲累,只是默默無聞地工作,用自己短暫而光輝的人生,譜寫著全心全意為人們服務的壯歌。
他讓生命有質地、有厚度、有高度,雖短暫卻永恒
4月16日那天中午,劉坤強的妻子楊燕竹突然接到鎮里電話,先是叫她去縣醫院等,接著又叫她馬上包車趕到茅坪。當楊燕竹拼命趕到黃哨山半坡的時候,她心愛的老公劉坤強一動也不動地躺在那里,楊燕竹頓時感到天昏地旋,不知該如何是好。她拉著劉坤強的手哭訴:“前幾天你說胸悶,我好幾次動員你去醫院檢查,你總是說先把這陣子工作忙完了再說,現在想陪你去看病都沒機會了。早知道這樣,我拖也要把你拖到醫院去。”
想老公陪吃頓飯都是件奢侈的事,更不用說老公陪去逛街。當看到別人3口之家手牽著手,晚上在一起散步時;當看見鄰居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時……楊燕竹的心往往一陣酸楚,說不出是什么滋味。
有一天,楊燕竹生病急需住院,可恰好省里對計生工作進行年終考核。楊燕竹知道這個時候劉坤強是絕不會放下工作不管的,于是她只輕描淡寫地對老公說了一句話:“能不能送我去一下?”劉坤強沒有回答,他不知道用什么語言可以滿足生病中妻子的一個小小的要求。他知道,這時候的妻子需要他,但鎮里的計生工作迎檢更需要他。
楊燕竹淚濕衫巾,但她又能怎樣?畢竟劉坤強是在忙工作啊!
最后,楊燕竹在她7歲的孩子的陪同下住進了醫院。望著那一滴滴往下滴落的藥水,看到病床上呻吟的母親,7歲的兒子劉鑒津心里充滿著恐懼和憂慮。無助之下孩子想到了劉坤強,“我找爸爸去,我需要爸爸,媽媽也需要爸爸!”孩子哭哭啼啼地沖出了病房,沿著公路朝著劉坤強工作的方向——7公里外的茅坪跑去……
兒子劉鑒津三歲的時候有一個夢想,讓劉坤強帶他到200公里以外的凱里去看火車,劉坤強總是說等有時間了再說,兒子一直等到現在也沒有實現,這已經成為孩子永遠的夢想了……
做計生工作是經常要得罪人的,母親要劉坤強不要走在前面。他對母親說:那怎么行,鎮里人少,再說這項工作是他分管的,他不走在前面,哪個走在前面。每次遇到麻煩,劉坤強總是站到他同事前面,用他一米八二的身高和寬寬的肩膀保護著大家……
聽到楊燕竹一聲聲泣訴,人們無不潸然淚下!
2012年4月21日,劉坤強遺體告別儀式在錦屏縣城舉行。錦屏縣四大班子領導來了,縣城的群眾來了,茅坪鎮的群眾奔來了,他的同事、同學和老師從各地趕來了,寬曠的告別儀式現場聚集了萬余群眾,人們自發送來的170多個花圈擺放在靈堂兩側,大家懷著悲痛的心情向這位人民的好兒子告別。
劉坤強,這位出身錦屏敦寨鎮一個農民家庭的后代,共有姊妹八個,他排行老三,是黨和人民把他培養成為一位優秀的基層領導干部。1997年他從貴州省凱里農機學校畢業后,在茅坪鎮從普通工作人員做起,先后任鎮農機站長、計生辦主任,最后當選為茅坪鎮人民政府副鎮長。工作十多年,他曾先后7次受到縣里、鄉里表彰。劉坤強自參加工作以來,無論到哪里,他都是兢兢業業,身先士卒,精益求精地工作,直到他倒在黃哨山上。
坤強啊,你醒醒 !……
青山在呼喚,熱血鑄忠魂!(記者:楊玉平 楊卓光 吳國楨 楊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