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用青山綠水迎來可持續發展
據農民日報消息 日前,筆者在從江縣看到,層層果園望不到邊,徜徉在青山綠水處,無不為這里完好的生態環境所陶醉。保住青山綠水也是政績,已成為從江縣推動林區經濟發展的共識,使該縣邁上了“產業化建設生態,生態化發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軌道,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7%。
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從江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換取一時的經濟繁榮。該縣在本世紀初提出了“生態立縣”戰略,實行山上植樹造林戴帽子、山腰搞坡改梯拴帶子、坡地種植綠肥鋪毯子、山下發展庭院經濟抓票子,精心打造綠色“名片”,建設一個以自然生態與民族文化為特色的原生態旅游大縣。
近幾年來,實施封山育林面積39465公頃,退耕還林面積3000公頃,實施坡改梯面積6095公頃,通過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全縣森林覆蓋率由33.3%上升至67%,幾年來用于生態建設的投資累計達千萬元,生態建設取得歷史性的突破。該縣還把發展生產和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結合起來,在全縣農村開展了家家建一個沼氣池、一個養殖圈、一個小果園的“生態家園富民計劃”。
他們以發展沼氣為紐帶,大力實施“豬—沼—果”生態農業模式,讓農民的畜禽糞便為沼氣池提供原料,沼氣為照明做飯提供能源,沼渣、沼液為種養業提供肥料和飼料。良好的生態給從江的農民帶來了實惠和財富。農家樂、餐飲業、旅館業、旅游運輸業和圍繞旅游改種附加值高的種植業,遍布全縣山鄉。高增鄉黨委、政府引導農民創辦被譽為經濟“后花園”的“農家樂”和“歌堂旅館”,讓游客在“農家樂”里盡情領略侗家姑娘的敬酒歌,品嘗侗家特色菜肴腌肉、腌魚、燒魚、山野菜等。
(李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