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貸困局”亟待破解
專家認為,目前,需要從根本上形成一套成熟的審核、放貸、收貸管理模式還款率逐年走低
“2009年,還款率也許會更低,情況越來越不樂觀。”
“2005年,全省高校助學貸款到期還款率為97.6%;2006年為92.3%;2007年為89.12%;2008年為85.05%”,貴州省助學貸款辦公室主任周憶江報出這一串數字后接著說:“2009年,還款率也許會更低,平衡的局面也許會被打破,情況越來越不樂觀。”顯然,這位從2000年貴州開始實施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以來,就一直跟學生、銀行、高校和媒體打交道的教育廳人士,面對目前的局面,開始感覺到“頭疼”。
“實行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初衷,是為了讓每一個考上大學的家境貧困學生,不會因為貧困而失學,但是,現在的問題越來越多。”周憶江說:“這兩年,全國各地‘銀行告學生’的官司很多,這樣的官司,學生肯定敗訴,法院一旦做出判決,就意味著這些學生將會在人民銀行的征信系統中留下信用污點,司法機關中留下案底,以后申請信用卡、貸款買房、創業、出國簽證時都將面臨困難。”
周憶江告訴記者,他很了解這些家境貧困的學生,能順利讀完四年大學實屬不易。他坦言,曾有銀行將到期未還款的學生名單在媒體上公布,也有銀行曾經準備對這類畢業生提起訴訟,但是,在最后關頭,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都暫時放棄了起訴。
曾經的“全國第一” “放貸比例和還款率,在全國都曾遙遙領先。”
“2003年到2006年期間,貴州的助學貸款發放比例一直位列全國第一,是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貴州省助學貸款辦公室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2005年,全省獲貸學生達到2.9萬余人,占在校生比例達15.11%。同時,2005年底,貴州省共有379名到達最后還款期的畢業生中,有367人如期還清,貸款金額違約率僅為2.6%。
據周憶江介紹,2000年,貴州省國家助學貸款啟動時,由于助學貸款單筆金額小、貸后管理難,商業銀行根本不愿貸款。“銀行出于自身利益考慮,提出的貸款條件較多,導致大量需要貸款的學生無法申請。”
周憶江表示,隨著助學貸款問題得到省政府的重視,在多方推動下,貴州省國家助學貸款發放逐漸步入正軌,2004年,通過招標,省內21所高校與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助學貸款的放貸規模得以穩步增長。在當時全國多個省份因為“銀行惜貸”,國家助學貸款發放面臨困境之時,我省的放貸比例和還款率在全國都曾遙遙領先。
惡意拖欠只占兩成
“簡單的把學生告上法庭,不能解決問題。”
周健(化名)是一名用國家助學貸款完成學業的貴州大學學生。2008年11月,他向工商銀行貸的本息共8000余元的貸款已到最后還款期。該貸款到期前,周曾到居住地附近的一家銀行網點咨詢,能否匯款還貸,卻被告知要到更高級別的銀行辦理。
周說,此后,他忙于工作和其他瑣事,就再沒有將還貸的事放在心上。后來,學校經過多方打聽與他取得了聯系,他才想起自己的貸款已經逾期。“但我擔心自己已經上了‘黑名單’,以后如果要貸款買房都不知還行不行了。”周健在電話中很是擔憂。記者與多位未能按時償清助學貸款的畢業生進行交流發現,與周健情況類似導致沒有全部還清貸款的學生不在少數。
周憶江認為,部分助學貸款到期收不回來的原因復雜,“一方面相關政策尚需完善,另一方面銀行、學校、學生等當事各方都有責任,簡單的把學生告上法庭,讓他們進入‘信用黑名單’,不能解決問題。”周憶江表示,教育廳一項對貸款畢業生的跟蹤調查顯示,真正惡意拖欠的學生只占所有到期未還清貸款人數的15%至20%。
“很多學生是因為工作變動等原因失去聯系,一旦我們想方設法與他們取得聯系后,他們大多都歸還了貸款”。貴州大學資助管理中心的付科長介紹,部分貸款時間較早的學生,當時規定是4年還清,近幾年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平均薪資水平也逐年走低。她算了一筆賬,實行目前的貸款機制后,大學期間(4年)貸款總額約2萬余元,畢業后6年內還清,除去在校期間國家財政全額貼息外,本息共計還款額達27000至34000元,壓力不小。
面臨失衡的局面
“怎樣找到較好的解決途徑,已迫在眉睫。”
多位專家和教育界人士認為,貴州目前助學貸款還貸問題日益顯現,部分畢業生缺乏信用意識當然是原因之一,也與社會大環境有關。從本質上說,貴州助學貸款曾經的“全國第一”,更多來自當時貴州在助學貸款領域,解決方式上的創新,并未從根本上形成一套成熟的審核——放貸——收貸的管理模式。
有專家認為,隨著時間推移,我省助學貸款“零起訴”的局面也許會被打破,怎樣在問題出現前找到一個較好的解決途徑,已經是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