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長黃金周”引爆旅游市場
盡管完整數據尚未出爐,但在剛結束的2009年“十一”長假中游客人數超過去年已成定局。
截至2009年10月8日19時,在此次被稱為“史上最長黃金周”的假期中,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1~8日內共接待游客2100.32萬人次。其中6日、7日的游客量較去年相比增加最為明顯,分別同比增長26.84%和53.94%,帶動收入同比增長23.78%和61.71%,此數據是由全國假日旅游部際協調會議辦公室統計并公布的。
“今年國慶假日消費表現出巨大的經濟拉動效應不能簡單歸功于國慶假期比去年多一天這個‘偶然’因素。”國金證券的一位分析師告訴CBN記者。
他表示,今年年初以來,我國旅游業并不景氣。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影響下居民消費意愿受到擠壓,此外甲型H1N1流感也使得居民出行意愿受到抑制。此次黃金周的到來正好滿足了人們出行解壓的欲望,同時假日消費也是將人們平日里積攢的一些消費行為集中釋放出來,因此對經濟有著明顯的帶動。另外,部分城際之間的高速鐵路、公路日益完善,城市之間區域旅游合作協議的達成,減少了市民出游相應的繁瑣手續,縮短了相鄰兩市市民的出行時間。這些都是致使本次黃金周旅游收入增速明顯的主要原因。
久違的熱潮
無論是國內游還是出境游都給加長版的“黃金周”送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數據顯示,國慶、中秋長假期間,北京市共接待北京內外旅游者共1497萬人次,同比增長58.9%;旅游總收入53.9億元,比歷史最好水平的2008年同比增長3.1%。
上海市也在“十一”黃金周迎來久違的旅游高峰。據上海市假日旅游聯席會議辦公室統計,僅國慶長假前3天上海便累計接待游客270萬人次,同比增長3.85%,通過上海出國(境)游組團旅行社組織的出境游人數44503人次,同比增長107.4%。
安徽省在假日期間全省62個重點監測景區共接待游客60.92萬人次,同比增長16.24%,黃金周期間重點監測景區累計接待游客557.09萬人次,同比增長22.03%;累計門票收入12267.52萬元,同比增長21.47%。
在出境游方面,捷達假期國旅市場部經理鄭啟軍告訴CBN記者:“今年‘十一’黃金周旅游線路銷售情況非常不錯,出境游多條線路熱銷,像新馬泰游、日韓游等9月初就已經售罄。”
受益交通改善
今年國慶、中秋兩節相連,鐵路、公路、民航形成持續客流高峰,大城市間、大中城市至重點旅游景區間客流比往年明顯增多。在經濟危機的陰影下,節假日消費這駕“馬車”為經濟添加了新動力。
記者昨日從鐵道部了解到,“十一”黃金周期間,全國鐵路預計累計發送旅客近6000萬人次。而據交通運輸部昨日公布的數據,截至10月7日,全國共投入大中型營運客車約83萬輛、224萬個班次,完成客運量6192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5%。全國主要地區水路旅客運輸量預計完成281.9萬人次,同比增長220.3%。
借助京津高鐵和自駕游帶來的便利交通,今年“十一”黃金周京津市民“串門”消費現高潮。黃金周以來,互動游客逾60萬人次。隨著京承高速公路的全線貫通,北京到承德游客比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0%以上。由于“溫福”動車組的開通,太姥山景區今年黃金周的客流量和旅游收入均同比增長35%左右。
拉動經濟增長
“旅游業對經濟有很強的帶動作用。旅游消費可以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拉長旅游產業鏈。旅游消費對住宿業的貢獻率超過90%,對民航和鐵路客運業的貢獻率超過80%,對文化娛樂業的貢獻率超過50%,對餐飲業和商品的貢獻率超過40%。”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司長吳文學說。
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特使賈法利(Jafar Jafari)日前在接受CBN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旅游業已經發展到科學的活動層面,如何開發和促進旅游業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中國這種區域合作是發展旅游產業的最有效也是最直接刺激經濟進步的方式。同時也是中國創造出的適應本國發展的旅游模式。
據世界旅游組織測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相關行業增收4.3元。區域化的旅游合作將充分擴大這一效應,有利于帶動旅游消費、緩解就業壓力。
據了解,目前,我國旅游業從業人員超過1000萬人,與旅游業相關的就業人數達到6000萬人,每年新增就業50萬人。 (紀虹宇 孟斯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