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保費增速喜人 太保平安遠超市場預期
昨日出爐的9月保費成績單光彩照人,中國太保、中國平安各有收獲,分別在壽險、產險上遠超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各另類投資細則,如商業地產和非上市公司股權投資,將于10月或11月陸續推出,屆時各保險公司儲備項目將會緊跟而上,預計將對保險股價有正面影響。
壽險:太保今年首次轉正
9月的保費數據,讓太保壽險終可揚眉吐氣。9月保費規模63.42億元,單月同比增長21.86%,這也是今年以來首次實現正增長。
2008年10月,中國太保大刀闊斧進行壽險結構調整,即在渠道上控制銀保,發展個險;繳費方式上限制躉繳,鼓勵期繳;險種類型上壓縮萬能,推廣分紅。其后承保質量雖有明顯改善,但規模保費增速一直維持低位。截至今年8月,太保壽險保費連續11個月同比負增長。
進入9月,太保壽險交出的“調整一周年”成績單顯示,其規模保費如期出現向上增長拐點,標志著影響增速的基數效應正在消失,接下來的增速將更能反映真實增長勢頭。“太保壽險保費出現增長是在意料之中,但增速之高依然超出了大家的預期。”一位投行研究員分析說。
平安壽險則因調整銷售策略,保費增速從高位回歸至正常水平。9 月保費收入102.98 億元,單月同比增長28%。
2009年以來,在連續多月攬入理想的保費收入后,平安壽險開始調整戰略。9月,小幅下調個人渠道萬能險結算利率,由之前維持了三個月的4.5%降至4.25%,并開始將銷售重點從萬能險轉向分紅險。
按照投行人士的說法,由于分紅險的額外分紅率受外部利率影響小于萬能險結算利率,一旦加息,主推分紅險的保險公司在利差益上的提高幅度要大于萬能險占比高的公司,利潤增幅也將更為明顯。
產險:平安爭“老二”
得益于汽車銷售的強勁增長,平安產險保費收入增速繼續飚升。保費收入今年4月、5月單月增速均在30%以上,近四個月更是超過50%。9月,攬入保費38.48億元,同比增長71.4%,增速進一步攀升,已經連續三個月取代太保產險,坐上國內產險市場“老二”之位。
在投行人士看來,平安產險增速遠超同業,主要歸因于其加強理賠管理的努力以及在車險電話銷售上的發力。記者從平安產險內部了解到,今年前7個月,平安電話車險銷售額接近18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占這個市場的半壁江山以上,預計今年其電話車險業務首次實現盈利。
不過,由于目前車險業務的利潤率較低,故短期對保險公司產險業務的利潤貢獻相當有限。但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內產險市場監管的嚴格和競爭狀況的改善,產險費率可能會有小幅提升,而傭金率會有所下降,產險的盈利能力將有顯著提升。(黃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