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口有望全球第一 分析稱非貿易強國
盡管2009年是中國外貿最困難的一年,但中國仍然實現了出口“保增長”的目標,并且有較大可能已經超越德國,成為世界出口第一大國。
昨天,海關總署發布了2009年全年外貿數據。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2072.7億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6.7億美元,下降16%;進口10056億美元,下降11.2%。全年貿易順差1960.7億美元,減少34.2%。
這一數據有望進一步“鞏固”中國出口全球第一這種可能性。此前,德國方面公布截至去年11月底的貿易數字顯示,中國已超越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出口國。2009年前11個月,中國的出口貨物總額達到1.07萬億美元,同期德國的出口貨物總額7346億歐元(約合1.05萬億美元)。
事實上,2009年中的時候,世貿組織已有預測認為,中國全年出口會超過德國,年底各方數據陸續公布之時,該趨勢變得更加明朗。近期《華爾街日報》就有報道稱,由總部設在日內瓦的全球貿易信息服務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09年頭10個月內商品出口總額達到9570億美元,超過德國的9170億美元,而11月和12月貿易情況不可能扭轉中國領先的局面。
出口“大國”而非“強國”
德國去年經歷了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德國經濟在2009年估計緊縮了5%。統計顯示,自去年4月份以來,中國每個月的出口額都超過了德國。
在中國遭遇外貿下滑之時,德國出口行業的日子也不好過,2009年德國出口同樣遭遇了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并且復蘇緩慢。德國工業聯合會預計,德國出口要到2014年才會恢復到危機爆發以前水平。
在超越德國之后,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另有分析預計,中國有可能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但是要成為出口大國,僅僅在數字上呈現還遠遠不夠。商務部有官員曾對媒體表示,總體出口額并不能說明中國的公司多么重要或有多么強大。中國的出口中,有六成來自外商控股企業。此外,貿易數據并未包括服務出口,發達國家在服務方面見長,而它恰恰是中國的弱項。目前,美國仍是世界上第一大服務出口國。
此外還要看到,與德國相比,中國出口的機電以及高新技術產品大多屬于加工貿易,而且多是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企業所生產。
新年外貿目標謹慎
昨天海關公布的中國2009全年外貿數據中,值得注意的是12月份單月外貿出現大幅度反彈。12月單月進出口總值2430.2億美元,同比增長32.7%,環比增長16.7%。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此輪金融危機爆發于2008年底,造成了2008年底的相對基數較低。
2009全年的外貿趨勢由此可以描述為:中國外貿進出口經歷了自2008年11月以來的連續大幅下挫,到2009年3月份開始企穩回升,8月份回升趨勢基本確立,11月份進出口總值同比開始增長,12月份進口和出口同比雙雙出現增長,環比也呈現大幅增長,進出口復蘇態勢逐步形成。
但在這樣的基礎上,2010年的外貿局勢依然復雜。《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悉,有關部門希望今年外貿實現“恢復性”增長,即恢復到2008年的進出口總額水平,這就要求出口增長在8%~10%。但是更保守的分析認為,中國長遠的出口很大程度取決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消費市場,目前美國投資與就業指標均下滑,美國的消費模式如果逐步收縮,中國在鼓勵外貿和擴大內需上可能更會偏重后者,加之未來貿易保護對于中國產品的擠壓也不容忽視,因此長期外貿指標的制定會更為謹慎。
在短期目標之外,商務系統有初步規劃顯示,2015年中國出口產品占世界份額的比例要達10%。而2009年,這一數字已經維持在9%左右。(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