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繼續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全局、面向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年來的實踐表明,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保持西部地區繁榮、發展、穩定,事關各族人民群眾的福祉,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事關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西部大開發10年來成就巨大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在規劃指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項目安排、人才交流等方面不斷加大對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中央財政對西部地區轉移支付累計達3萬多億元,中央財政建設資金累計投入7300多億元。目前,西部大開發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西部地區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建設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從2000年的1.67萬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5.83萬億元,年均增長11.7%;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由4624元增加到1.6萬元,年均增長10.5%;地方財政本級收入由1127億元增加到5159億元,年均增長19.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6111億元增加到3.59萬億元,年均增長23.4%。西部地區經濟增長速度快、持續時間長、穩定性好,經濟總量和人均水平都實現了大跨越,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作出了貢獻。
西部大開發基礎不斷夯實,西部地區自我發展能力顯著增強。10年來,針對基礎設施落后、生態環境脆弱等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國家加大投入力度,累計新開工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102項,投資總規模達1.7萬億元,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建成、發揮效用,西部地區發展的硬件設施得到極大改善。特色優勢產業、重點區域快速發展。能源及化學工業、優勢礦產資源開采及加工業、特色農牧產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高技術產業、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優品牌和企業集團。重點經濟區加快發展,正形成引領和帶動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高地。成渝經濟區城鄉一體化發展初見成效,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深入開展,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綜合配套改革試驗、西(安)咸(陽)一體化進程加速推進。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教育“兩基”攻堅計劃如期完成,全民受教育水平顯著提高,青壯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城鄉醫療服務體系迅速發展,服務水平和質量明顯提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形成,參合率達到85%。以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覆蓋范圍逐步擴大。農村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不斷加強,解決了不通電行政村的通電問題,建成貧困縣出口路1.7萬公里、通縣油路2.6萬公里,建成戶用沼氣池590萬口,解決了9437萬人的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完成了送電到鄉、油路到縣等建設任務,西部地區新農村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是2000年的2.30倍和2.12倍,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增長8.1%和6.1%;農村貧困人口從2000年的5731.2萬人減少到2008年的2648.4萬人。
東、西部地區互動深入開展,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發展差距擴大趨勢得到初步遏制。目前,已有近20萬家東部企業到西部地區投資創業,投資總額達3萬億元。2000年—2008年,西部地區累計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38億美元,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4074億美元。西部地區的快速發展,使東、西部地區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初步遏制。2000年—2006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和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總體低于東部地區1.3個和0.2個百分點;但自2007年開始,這兩項指標增速開始超過東部地區,2007年分別高于東部地區0.2個和0.6個百分點,2008年達到1.3個和2個百分點,2009年有望繼續保持高于東部地區水平,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
總體上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10年,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西部地區經濟增長最快、發展質量最好、綜合實力提高最為顯著、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國務院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決策是完全正確的。西部大開發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西部大開發依然任重道遠
由于自然、歷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依然存在諸多突出矛盾和問題。西部地區基礎設施落后、生態環境脆弱的瓶頸制約仍然存在,經濟結構不合理、自我發展能力不足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薄弱、貧困面廣量大的問題仍然突出,加強民族團結、維護邊疆穩定的任務仍然繁重。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比較看,盡管西部地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近年來不斷提高,與東部地區增速差距拉大趨勢初步扭轉,但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的絕對量與東部地區的差距仍在繼續拉大,由2000年的7200多元拉大到2008年的21000多元。從小康社會實現程度看,2008年西部地區小康社會實現程度只有69.4%,僅相當于東部地區2000年的水平、中部和東北地區2004年的水平。西部地區依然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
因此,我們既要看到西部大開發取得的巨大成就,堅定信心;又要看到西部大開發是一項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國家和全社會共同努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實的工作,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逐步縮小區域發展差距,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取向
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有效擴大國內需求、拓展我國發展空間的客觀需要,是構建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大任務,是不斷改善民生、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邊疆穩定的重要保障,是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今后一個時期,國家將繼續保持西部大開發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對西部大開發的支持力度不會減弱。
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政策重點是:繼續加大對西部地區財稅、投資、金融、產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更加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更加注重社會事業發展,更加注重優化布局,更加注重體制機制創新,努力把西部地區建設成為現代產業發展的重要集聚區、統籌城鄉改革發展的示范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區,推動西部地區經濟社會跨越發展,與全國基本同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