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激辯2010年房市:房價上漲大家都別玩
據中國經濟網消息 昨日,網易舉辦的經濟學家年會上,多位專家就房市問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以李稻葵為代表的“降價派”認為房價已超出中等收入居民的購買能力,房價2010年會下降;以董藩為代表的“上漲派”則認為房價短期內難以降下來,究竟孰是孰非,恐怕只有市場會給出答案了。
李稻葵:
2009年房價上漲基礎薄弱
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認為,從2009年4月開始最新一輪房價上漲,漲得非常快,但基礎薄弱。房價上漲是在經濟危機下的政府經濟刺激措施中,一下子釋放了過多的流動性,投資性的房地產投資占了主力。
另外,他表示,房地產調控,央行收緊銀根,央行剛剛打響了第一槍,上調了存款準備金率。流動性2010年不會再像去年一樣過度釋放,持續的房地產投資性資金難以為繼。
“房地產上漲的結果是,開發商、購房者、政府等市場參與者都不是贏家,大家都玩不下去了。”他說,開發商必須高價拿地,最新的地王往往都是一些新開發商,成熟的開發商都覺得地價高得很難獲取利潤了,不敢拿地;消費者買不起房;老百姓對房價的抱怨則容易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加大貧富分化,對政府來說也不是好事。
王建:
一半房地產應供給中低收入者
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未來中國的房價還會漲,而且漲的幅度還會更大,中國的人口高峰是在幾年以后,中國那時的人口是15億,如果按照發達國家的城市人口來說,如果到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說大概還有8億人要進城,現在是4億,中國的城市人口應該在12億,也就是說,未來的城市人口相比現在要增加兩倍,現在城里真正買了屬于自己房子的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現在只有三分之一,未來再加上兩倍,中國城市的住宅需求怎么能不拉升地產呢?
但如果這樣繼續下去,房地產的價格是老百姓遠遠夠不著的,今年說要遏制房地產價格,就是把它遏制住了,北京四環以里兩萬一平米的價格就能被普遍老百姓接受嗎?至少應該有一半的房地產應該作為公共產品提供給中低收入者。
史晉川:
四代人需求集中釋放推高房價
浙江大學社會科學學部主任史晉川認為,房地產市場的短期波動一定會發生。但從需求者的年齡結構來看,目前中國房地產市場仍舊處在一個上升的通道。
史晉川認為從房地產形成剛性需求的年齡結構來看,一個正常的房地產市場大概應該是30多歲到40多歲的人是這個市場的主體,二十幾歲的人準備沖進來,五十幾歲的人準備還尾款,這是世界房地產市場的常態。
目前,在中國房地產市場上,五十年代的人、六十年代的人、七十年代的人、八十年代的人,四代人同時在這個時間段對房地產形成需求,正是這四代人的剛性需求在某一時段上的集中釋放,因此使得現在房地產市場一路往上走,而這種剛性需求的集中釋放導致了房價的較快上漲,因此帶動了很大投資性需求的出現,而這種投資性需求的出現又進一步拉高了房價,從而導致五十年代的人和六十年代的人為他們的后代考慮,九十年代的人也提前把他們的需求釋放出來了。
董藩:
一線城市房價短期不易降
北京師范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表示,目前的樓市沒有泡沫,不能把房價連續上漲和大量交易等同于泡沫,短期內房價難以降下來,尤其在供應量較少的一線城市。
近期,國家針對房地產市場出臺了一系列的調控措施,董藩表示,總體看來,近期的政策調控屬于比較溫和的,不會導致房地產市場出現大幅波動。不過也有一些政策可能會導致供應量的實際下降,從而違反了國家增加供應量來平抑房價的初衷。
以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由2年恢復到5年的政策為例,董藩表示,從購買結構來看,投機的人主要買一手房,因為與一個賣者發生業務,很簡單,談判、簽合同、辦手續都很容易,而買二手房就不是這樣了。再說,買二手房評估價壓得低,首付成數高,杠桿作用小,回報遠不如買一手房。在需求未發生變化的情況下,這會使得大部分可賣可不賣的房子退出市場,導致二手房市場供應減少,從而使更多的購買力轉向一手房,一手房價上沖的力量也會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