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黯淡一周創16個月來最大單周跌幅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 本周可謂A股市場今年以來最黯淡的一周。上證指數不僅連下2500點、2400點兩個“臺階”,還連續多個交易日創出十多個月來股指新低。
綜合一周來看,上證指數收報2382.9點,下跌6.66%,創下去年2月底以來最大單周跌幅,深證成指收報9227.89點,下跌8.68%,兩市日均成交1078億元,較上周萎縮一成,期間一度創出17個月來單日最低成交紀錄。
海外市場同樣糟糕。美國、歐洲、日本市場本周均出現較大跌幅。其中,在一系列差于市場預期的經濟數據影響下,美國股市創下兩個月來最大單周跌幅,道瓊斯指數已連續七個交易日收低,為2008年10月股市“八連陰”以來連續下跌時間最長的一次。
海外市場表現無疑對A股形成了一定心理壓力,并直接導致本周多個交易日低開。不過,影響A股更多的依然是內在因素,其中,對流動性、政策因素的擔憂仍然被市場各方認為是股市進一步深幅調整的重要原因。
本周農行進入招股階段,根據農行發布的公告,7月1日開始A股網下申購,6日起進入網上申購。市場普遍預計,農行申購凍結資金或超萬億元,期間對股市巨量資金的抽離作用勢必會加大市場資金壓力。
上周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明確從7月15日起,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建材在內的406個稅號的產品出口退稅。另一方面,央行重申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多次創出2005年匯改以來的新高,本周一舉突破6.78元整數關口。對這些變化產生的影響,股市還處在消化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期政策效果逐步顯現以及新的調控措施接連出臺情況下,投資者對于經濟滑坡、企業盈利衰退的擔憂正在升溫。
1日公布的PMI連續兩月出現回落預示經濟增長率將出現回調,其中,PMI生產指數及新訂單指數呈現下降勢頭意味著前期出臺的包括房地產調控在內的一系列政策正在逐步見效,經濟可能已開始出現減速。
盡管眾多經濟學者指出,在沒有新的調控措施出臺情況下,PMI指數有望在未來幾個月中逐步企穩,當前無須過分擔憂經濟下滑,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也不乏分析人士認為,經濟進入去庫存階段,企業面臨盈利增速下滑,資本市場在經歷對流動性下滑以及政策調控所引致的第一階段調整之后,或將迎來第二階段調整。這也令市場對于未來一段時間陸續出臺的宏觀經濟數據以及上市公司半年報極為敏感。
展望下周市場,除農行網上申購外,還將有多只新股陸續發行;此外,中國銀行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擬A+H股配股融資不超過600億元人民幣,這也是中行繼在A股發行400億元可轉債后的又一次大規模融資計劃,無疑為市場資金面再添壓力。
不過,資金面或許不像部分市場人士想象那么差。在央行連續6周凈投放資金7830億元以及季末監管考核效應已過等因素影響下,此前呈現收緊趨勢的貨幣市場資金面本周開始出現緩解跡象,不僅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回購利率顯著回落,大型商業銀行也開始融出資金。
分析人士指出,市場中期仍處于調整趨勢中,盡管本周最后一個交易日股指出現小幅反彈,但并不意味著大盤弱勢格局改變,在市場各方對于經濟前景判斷存在分歧,諸多因素尚不明朗的現階段,投資者仍然應謹慎為上。
(華曄迪、趙曉輝、陶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