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銀行專家: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圖)
據金融時報消息 展望未來,被采訪的幾位專家都認為中國經濟將順利實現“軟著陸”、通脹上升但仍較為溫和。
盡管經濟有望實現“軟著陸”,有專家認為經濟放緩仍將繼續給中國股市帶來負面影響。而且,房地產新開工建設和大宗商品需求到今年第四季度將出現同比下跌,而這一點可能尚未充分反映在股價中。
本周全球股市大幅下挫,上證綜合指數今年迄今的累積跌幅已達28%。鑒于股市具有經濟“晴雨表”的作用,在尋找股市下跌原因時,市場的關注點自然而然地放在了經濟減速上。7月1日中國物流和采購聯合會最新出爐的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繼續下跌似乎也印證了這種擔憂。那么,中國經濟真的會出現“硬著陸”嗎?對此,與本報記者連線的幾位外資銀行專家的回答是否定的。
其實,中國經濟增長已見頂回落并非新聞。此前,幾乎所有外資銀行都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了這一趨勢,預計經濟增長勢頭將從第二季度開始放緩。而5月份的經濟數據也證實了投資和工業生產增長的放緩。瑞銀集團中國經濟研究主管汪濤告訴記者,6月29日中國A股市場暴跌當天中國宏觀經濟并無新的動向。總體來看,影響市場走勢的主要是年初以來政策緊縮和流動性收緊、銀行及其他公司的大規模融資計劃,以及房地產行業調控等。而最近幾個月,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和國內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為市場最主要的擔憂。
當然,幾位專家都認為,剛公布的制造業PMI印證了訂單和生產放緩的趨勢。數據顯示,6月份PMI指數連續16個月高于50這一強弱分界線,但自4月份開始已連續兩個月出現回落。在PMI的11個分項指標中,僅有產成品庫存這一項出現上揚。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王黔表示,這意味著,伴隨著貨幣環境的正常化和針對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投資活動的政策調控,工業活動增長的動力在穩步放緩。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孫明春則認為,各項指標的回落反映了信貸緊縮、惡劣天氣、對房價泡沫破滅的擔心以及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等因素的影響。
事實上,除日本外,7月1日公布的6月份多國制造業PMI都有所下滑,顯示制造業復蘇動力的減弱:歐元區制造業PMI從55.8下降至55.6,增幅創4個月來新低;美國PMI下滑幅度超預期,從5月份的59.7降至56.2;英國PMI則從5月份的58降至57.5;法國PMI降至54.8,創下近6個月以來的新低。在對中國經濟放緩,以及西班牙、英國等歐洲國家削減預算可能損害全球經濟復蘇的擔憂中,本周亞洲、美國和歐洲股市均大幅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6月份中國PMI分項指標——產成品庫存于19個月來首次突破50。雖然現在要得出任何具體的結論還為時過早,但孫明春認為,產成品庫存的急劇增加值得在未來給予密切關注。他說,得益于旺盛的工業銷售,今年迄今庫存狀況都非常健康。如果發生外需沖擊,這會為中國經濟提供一定的緩沖。然而,如果產成品庫存增長再延續較長一段時間,可能會導致經濟在2010年四季度及更遠的未來出現波動。
展望未來,幾位專家都認為中國經濟將順利實現“軟著陸”、通脹上升但仍較為溫和。汪濤預計,今年晚些時候房地產投資和出口增長將會放緩,2010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將降至8.5%左右。但她仍維持2010年和2011年GDP分別增長10%和8.7%、2010年全年平均通脹率3%的預測。孫明春表示,如果中國經濟這次下滑沒有持續過長時間,就將成為一次良性調整,從而降低經濟過熱的風險。他繼續預期2010年GDP增長10.5%、2011年增長9.8%。王黔預計未來幾個月工業活動將溫和擴張,基本上與摩根大通對今年剩下時間GDP季環比增速從前幾個季度的兩位數增長放緩到9%至9.5%的預期一致。
盡管經濟有望實現“軟著陸”,汪濤認為經濟放緩仍將繼續給中國股市帶來負面影響。而且,房地產新開工建設和大宗商品需求到今年第四季度將出現同比下跌,而這一點可能尚未充分反映在股價中。
對于即將公布的6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汪濤預計,隨著與刺激政策相關的投資和信貸增長放緩,以及基數效應減退,經濟增長將繼續放緩,這主要反映在固定資產投資和工業生產減速上。同時,受中國主要出口市場需求復蘇的推動,出口增長仍將保持強勁態勢,而進口增速則將隨著國內投資的放緩而放緩。在價格走勢方面,她預計6月份食品價格將繼續環比下跌,但非食品價格的上漲以及去年同期較低的基數將推動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漲幅略升至3.2%。不過,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增幅將回落至6.5%左右。
雖然中國實際存款利率已經為負且繼續下降,汪濤仍預計未來幾個月內央行不會加息,但年內加息的可能性不能排除。她說,銀行貸款將繼續按照政府的既定目標增長,信貸擴張的步伐放緩應有助于將2010年CPI增幅控制在4%以內。